“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建议

2019-08-23 11:44:39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学生必做实验,初二教材在探究“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展示了探究的全过程,此后的的实验将突出不同的探究环节。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将“设计实验”、作为重点突出的探究环节。建议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中以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再次呈现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在设计和进行实验中,每个操作步骤后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不经要动手还要动脑思考,能够发现探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尝试改进实验方案有评估的意识。问题只是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不能将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淡化探究过程,在探究课上,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顺势解决一部分问题,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在后续的习题或复习教学完成。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注意: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你的猜想。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这是对进行实验的要求)

  设计实验,你的思路?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设计和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多问为什么,边实验边思考)

  1、如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大纸什么作用?

  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蜡烛点燃后有什么好处?

  你在玻璃的哪测观察蜡烛的像?(当堂回答)

  玻璃有厚度,沿着玻璃的那条边划线?为什么?

  3、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个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在哪儿?怎么做标记?(当堂回答)

  记录像和物的位置为了完成什么探究问题?(当堂回答)

  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当堂回答)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为什么要移动点燃的蜡烛A,而不是不点燃的蜡烛B?

  重新做实验,你认为必要性是什么?做几次实验合适?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连接起来,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分析论证:

  6、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现象,得出探究问题对应的结论

  评估:

  你在实验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总结: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后,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实验的环节、实验要求……..)

  来源:想想再说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