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导语:本文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介绍了审题技巧。并列出若干范文以及点评。旨在帮助高考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学到的事情:(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4)在老板前别认为你老板太严厉,而老板是没有的;(5)烙牛肉饼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帐单才变成现在的乏味;(8)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10)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1)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根据上述归纳的11条内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条内容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条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及例文
这则材料的写作要求很宽泛:可以就某一条内容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条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从整体考虑看:比尔盖茨作为一个成功者,对生活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11条生活准则,是他为年轻人概括的生活的真实面貌,真实得有点残酷。实际上就是提醒年轻人对生活应该持有清醒的认识,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年轻人对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老板,应该抱有宽容的心态。11条内容有点过于“庞杂”,如果放在一起考虑来确定文章的立意,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提炼,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建议学生在分析材料时,应该就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联想思考,而且这11条准则有几条内容本身就有立意重叠之处,比如:(2)和(5)可以写“尊严”;(3)(8)(10)可以写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学生可以选择小角度,联想名人轶事,社会现象,联想自己的生活说道理。
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1)“生活是不公平的”
(2)反向立意——“不适则变”:不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不公平都只求适应。
(3)“谈尊严”:成功是人格的资本。
(4)“别希望不劳而获”: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与付出。
(5)“不要忽视小事”:平凡成就大事业。
(6)“责任”:自己陷入困境,不是别人的过错,不要将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
(7)“珍惜时间”
(8)“善待他人”等等
范文点评:现实
晚云收,天空一片琉璃。读了古人写下的词句,便向往着那缥缈、华美的景色。然而当我抬头望向天空,只有一片鸽子灰的色调,现实和梦境永远是对立的,那么残酷。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陶渊明也在和现实对峙吧?另一个角度说他在自欺欺人,但我们却也愿意去相信有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圣地。而梦境终究是梦,一帘清梦。舍去功名,归隐田园就可以得到那美好的乌托邦了吗?不,现实总会突然进入你的梦境,冷漠地看着你。而你也会向他缓缓低下本自视尊贵的头颅。
“这个世界是方的”“不,这个世界是圆的”。两个稚嫩的小孩争执着,另外一个小鬼介入了他们的谈论:“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朱德庸的漫画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深想一下生活,现实的生活。倘若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也深知这世界的现实面目,那我们是不是该绝望了呢?绝望往往无济于事,只会更加沉沦、颓废。
胯下之辱,不是谁都能忍受的。韩信忍了,而他也赢了,那些曾瞧不起他的痞子们最终羞惭惶恐地向他叩头。在你潦倒的时候,尊严总是不值一文的,一旦成了显贵,就另当别论了。人性就是如此,只有抱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信念,你才可能从卑贱的底层爬上来,让那些以前对你颐指气使、羞辱你的人不得不向你跪下来臣服。现实自然也是公平的,你忍受不该忍受的东西,却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公平也是相对而言。
清华、北大,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三年之搏,也许也进不了它们的大门,遥不可及。但你万万想不到这个地方会走出卖肉卖糖葫芦的人才。你或许会说:“你卖这些,干脆别上大学,直接小学毕业就开始经营呗。”是的,我们往往看不起这些没出息的工作,但我想这些与众不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没有什么工作是卑微的。我用汗水挣来的钱,同样可以使我自豪。生命的价值没有等级,只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太过势利。
现实,可以令酣睡的人因梦魇而措手不及;现实,可以无情地撕碎你珍贵的尊严外衣;现实可以借给忍辱负重的人成功的砝码。
【点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流畅的散文。文章结构清晰,开头、中间、结尾能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开篇简洁明了,而且点到了材料的中心——现实和梦境(现实和理想)的对立。中间四个段落分别举了四个事例:逃避现实的陶潜,朱德庸笔下的绝对小孩,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和现实中的“我们”。第一个事例承首段而来,点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甚或对立。
第二个事例加入朱德庸对现实的审视,文章写到此格调比较灰暗,但第三段最后做了转折“绝望往往无济于事,只会更加沉沦、颓废”,引出下一个成功的事例——韩信。三个纸上的事例再加一个现实的事例,中间正文部分内容充实。结尾的排比是对以上事例的总结,能做到一一对应。四个段落对应材料中的不同内容,但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虽然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生活,但一直没有脱离“现实”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