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长”两会送来“蓝皮书”
9日下午,在北京华润饭店等委员驻地,许多教育界、科技界的委员都意外地收到了一本蓝色包装的读物——《中国教育蓝皮书(2004年)》。
“‘蓝皮书’是一本表达民间声音的教育研究报告,这本书不是为了做宣传、唱赞歌,而是力求突出实证性、年度性,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告诉大家2004年中国教育发生了什么。同时,汇聚来自各界的民间教育智慧,为中国教育发展建言。”该蓝皮书的主编、全国政协常委、来自苏州的“教育市长”朱永新对记者如是说。
作为苏州市的副市长,朱永新委员的日常公务非常繁忙,尽管如此,这位教育心理学教授对于教育的研究和对于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行,一刻也没有放松。他告诉记者,去年两会结束后,他就开始着手蓝皮书的准备工作。而网络,也为他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他通过自己经营的“教育在线”网站征集广大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意见,他的主题帖“2005,我们说什么”发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到去年底,已经有1万多人次阅读该帖,近千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翻开这本中国教育蓝皮书,记者注意到,该书共分为主报告、专题报告、2004年中国教育大事记、文献和附录等四个部分。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专题报告部分,这里有对“南京高考之痛”引发的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有对大学津津乐道的排名热的冷眼旁观,有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客观剖析,有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调查研究,还甚至包括对马加爵事件暴露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为什么推出这本教育蓝皮书?朱永新委员坦言,2004年的中国教育还存在不少非科学发展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宏观的国民教育制度、规模、类型、结构以及区域推进方式上,还表现在微观层面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的理念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育最需要、急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本报记者 耿联(本报北京专电)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