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讲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语道破了写作的真谛。对中学生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观察生活,用心体验。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家庭、马路上、校园里……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写。还要深入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体验生活,能够使你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增加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参加活动,开阔视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郊游、知国情小考察、课外兴趣小组……了解风土人情,观察山光水色,积极参与其中,既能陶冶情操,又扩大了接触面;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积累了生活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媒体,扩大材源。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搜集一些时新的、有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结合自己的思考体悟,加以分析整合、归纳提炼,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技法点拔】
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皆源自生活。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呢?
一、抓住生活细节。生活的细节也最能表达真情,抓住事物的细节往往使形象更加丰满。如鲁迅的《风筝》通过对小弟观看天空风筝的神态、动作的细腻刻画,表现了小弟对风筝的酷爱。
二、用心体悟生活。要善于从日常平凡细小的事件中,体悟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反映出事件的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
三、巧用写作手法。可以仿《散步》,以小见大;可以仿《秋天的怀念》,借景抒情;可以仿《金色花》,并列组材。
【习作选登】
那一天,我与色彩世界相遇
阳光明媚,云淡风清,今天是个好日子。伫立雪白的画纸前,我一手拿着调色盘,一手紧握画笔,额头上沁出汗来。我偷偷瞄了瞄前方的评委,心中更是紧张,恍惚回到了那一日。
记得我六岁那年的一天,我被妈妈拉着,来到一个学画的地方。一位年轻的阿姨迎上来,然后在空旷的大厅里与妈妈说起话来。我感到百无聊赖,便偷偷地跑了出去,顺着一条两边挂满画的走廊向前走,忽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房间。我轻轻地打开门,抬头的瞬间,被惊呆了。
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巨大的画纸就在眼前,上面的火红如一团烈火,热烈奔放。不同的红色翻涌在眼前。是的,那是一只巨大的凤凰,深红色的翎毛,绝艳的尾羽,点缀上点点金黄,尽显鸟中之王的优雅与高贵。我被这惊艳的画面摄住了灵魂,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以为它是真的。我颤巍巍地伸出手,摸了摸画纸,上面已凝固的颜料形成一片片凸起。我心想:这是所谓的涂鸦吗?从内心深处翻涌出的念头充满了整个大脑:我要接近这个世界,我也要这样绘画,我也要描绘出这般的神奇!
这时,前来找我的妈妈和那个阿姨看到小小的我站在巨大的画室中,或许是看到了我痴迷和陶醉的神情,她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摇摇头,回过神来的我微微一笑,慌张的心早已沉淀,与色彩世界相遇那天的情景坚定了我的心。这是我所热爱的绘画啊,有什么可怕的呢?提笔,轻点,随后便是流畅地上色……我勾起嘴角,不论比赛结果怎样,我始终坚持。感谢那天的相遇,为我人生增添了这样美好的风景。
【同窗视点】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作者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并仔细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中初遇色彩世界的中的人和事,选材显得与众不同。
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手法,由紧张的赛场穿越回六岁时初到画室的场景,引人入胜。结尾回应开头,体现出“我”的心理变化,集中表现“我”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呼应开篇。
第三段迷茫中夹杂着淡淡的向往与憧憬,巧用比喻的修辞格,凸显画面的惊艳。还传神地再现了“我”细腻的内心活动,为后文“我”的镇定作铺垫。
【教师点评】
李老师:文章的第二至四段,巧妙地运用插叙方式,真切地再现“我”六岁时初遇绘画色彩时的情形,突出了画作对于当时幼小的“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我”开始绘画的根本原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