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载:3月18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研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本市近年来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严重下滑。报告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等建议。
“应试体育”和增强体质没关系
孙明(高校教师):体育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用应试思维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也不是拯救学生体质的“灵丹妙药”。其实,体育锻炼应该是一种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意识和习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一朝一夕中培养出来的,“应试体育”不仅是一种功利的教育,还违背了体育强身健体的本来面目。
同时,体育入高考,会让寓教于乐的体育沦为只追求分数的“枯燥体育”。这不但是另一种形式的课业负担,还会让体育难以发挥其本来的作用,更有甚者,会让体育教育扭曲为高考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长此以往,不但会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消失殆尽,也让体育异化为“应试体育”。因此,对体育入高考应当慎之又慎。
体育纳入高考谨防误伤公平
王琦(公务员):提高孩子体质,增加体育意识和习惯要被迫使用入高考的手段虽说是无奈之举,但效果可能会是显著的。首先体育课有了和文化课叫板的力量,过去在文化课与体育课的课时争夺战中,体育课往往败北被占课,实因体育课在高考面前没有话语权,而如果体育课入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也不得不重视了,只要重视了,放手了,比起一本一本地做试题,相信孩子们会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的,从这方面来说,考总比不考好。
不过,体育入高考还需多方兼顾,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其一,显而易见,体育入高考对心肺功能不全等身体先天羸弱的人来说是不公平,国家可对体质差学生适当放宽标准,以人为本,莫给出不达标没有毕业证,不能上大学的硬性规定。反过来说,体质差的学生也应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同时,还要考虑到贫困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落后,在设置体育项目时莫让寒门学子寒心。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体育考试极易成为滋生腐败或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土壤,这需要完善的体系,引入第三方考评以及带照片的考生单、监控等设备估计缺一不可。
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治本之策
曲征(中学教师):学校的体育课被视为“副科”,体育教师一般由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教师担当,并且体育课常常成为主课(比如语文、数学)争夺的对象,在一些地方,体育课已经弱化成课程表上的一种摆设。对体育课的忽视,导致学校对体育投入较少,许多学校连一个正规操场也没有。孩子放学回家除了作业就是进培训班,倘若到街头踢球或者进行体育锻炼,便是“不务正业”。所有这些,都是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结果。因此,让体育成绩走进高考,会从源头上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这比建立学生体质下降问责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区县和学校在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等等做法要强得多。如果说诸如建立问责机制是治标之举,那么,体育成绩进高考就是治本之策。
“小胖墩”不仅是缺乏锻炼
斯涵涵(职员):首先,“小胖墩”和“小眼镜”数量持续攀升,虽与缺乏锻炼有关,但不是唯一原因,饮食习惯、用眼卫生等都产生作用,若缺乏对相关体育项目、目标人群身体素质的必要了解、一味用锻炼来予以治疗,恐怕适得其反。
其次,“体育进高考”如何操作。在城区多数学校运动场地面积受限、中小学校体育与卫生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现实窘境下,在代考、作弊等种种损害高考纪律丑闻屡现的背景下,如何把众多学生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正规场合内进行统一考试,如何确保考试公平,是一个难题。
再次,“体育进高考”意在加强体育锻炼,但当下,高考依然是衡量学生、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考核体系。“体育进高考”可能会促使一些学校、学生“临阵磨枪”,而在高考模式不变、学习压力不减的前提下,短期化、功利化的体育分数,只会背离积极锻炼、增强体质的目标,使得本已课业负担沉重的孩子不堪负重。
来源:信息时报
倾力推荐>>各地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及解读
资讯专题>>中国校友会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4年各地高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4年各地高校自主招生简章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全攻略
资料专题>>备战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3-2-1备战2014年高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