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嫦娥三号创中国航天7项“首次”

2019-10-03 20:56:57

1 2 下一页

  这一刻,神州大地屏住了呼吸。

  等待,等待……

  “安全着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幅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画面定格在大屏幕上——嫦娥三号按预定计划,落在了月球虹湾上。

  这一刻,是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这一刻,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凝视眼前这激荡人心的一幕,品味这难以言表的自豪和骄傲,人们的思绪禁不住飘向了更远的地方——中国人究竟何时能真正登上月球?

  这段日子,世界各大媒体在关注嫦娥三号同时,纷纷作出预测——

  美国《福布斯》评论:“假设中国的探月工程按计划进行,那么中国将在2025年的某个时间实现载人登月。”

  英国《独立报》上,天体物理学家戴维·怀特豪斯则说:“15年后下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很可能是中国人。”

  相对于国际舆论呈现的乐观,中国航天人则显得格外谨慎——

  “根据我国公布的航天白皮书,目前我国已开始载人登月关键技术的攻关。”年过花甲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接受采访时说:“至于具体什么时候能去,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仍未正式立项。”

  如此看来,中国载人登月的“精确时刻”,现在还难以确定。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航天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这一目标前进。

  梦想,就在眼前。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常人难以想象。

  挑战之一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

  此次嫦娥三号探月之旅,诸多媒体首先将视线聚焦在托举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上。

  2007年,长三甲火箭托举嫦娥一号奔月,用了14天。

2010年,长三丙火箭将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奔月之旅只用了5天。

  这一次,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作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中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大力士”,托举重量更重、体积更大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奔月,飞行约112小时。

  “长途跋涉把3780千克的嫦娥三号精准地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已达到长征三号乙火箭的运载能力极限。”嫦娥三号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

  据悉,未来执行首次月球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其体重将是嫦娥三号的数倍之上,没有推力更大的火箭,任务将无法完成。

  很显然,现有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满足不了未来载人登月的需要。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航天人未雨绸缪,这一步走在了前面——

  在珠海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出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模型。

  据介绍,该型号火箭预计于2014年首飞,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可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空间站和月球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发射任务,届时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将真正进入和美俄并驾齐驱的时代。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还必须配套建设新的航天发射场。目前,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

  据《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介绍,中国在未来5年内将完成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一切工作,看上去有条不紊,值得期待。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新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新发射场的发射能力,都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磨合,一旦哪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中国人的登月进程都将大大受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