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利用遵循的原则

2019-07-31 08:09:52

高中思想文化生活教材中设置的“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文化名人”“名人名言”等辅助文,以其图文并茂、丰富翔实的编写特色,获得了师生的普遍认同和好评。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教材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平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笔者认为,利用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利用的目的性与选择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每一环节的设置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利用教材辅助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遵循利用的目的性原则就成为必然要求。所谓利用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利用教材辅助文所要达到的预定教学目标。例如文化生活第一课的辅助文(P7)提出“你认为,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的问题,其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文化的内涵。而我们在利用这则辅助文时,往往会陷入说明“谁对谁错,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的误区。显然,这样处理与教材辅助文设置的本意背道而驰,无法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因而是不可取的。  利用教材辅助文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不能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滥用辅助文。笔者以为,利用教材辅助文还应遵循利用的选择性原则。  利用的选择性就是指教师对教材辅助文的利用应该有所取舍。毋庸置疑,每则辅助文都是对教材特定内容的补充、说明或解释,对教学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利用好相应的全部辅助文往往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仅如此,思想课鲜明的时代特征决定其对辅助资源的利用不会仅局限于教材,必然会融入一定量的时事材料,因此,对教材辅助文加以选择利用就成为必然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更贴近师生的生活实际,更方便教师利用的教材辅助文加以运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教材辅助文利用的目的性与选择性这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只有明确辅助文利用的目的,才能对其加以恰当的选择。当然,对辅助文的恰当选择也有利于利用目的的充分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  二、过程的自主性与引导性原则  我们所讲的过程的自主性是指教师在利用教材辅助文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把学生被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然而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抹杀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在于我们的陈旧教学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们在利用教材辅助文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遵循过程的自主性原则。  遵循过程的自主性很重要,当然遵循过程的引导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过程的引导性主要是指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适当的点拨。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利用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加以适时和适当的引导。简言之,就是要把过程的自主性与过程的引导性统一起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结论的开放性与指向性原则  教师利用教材辅助文是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然而我们注意到,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出现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以为,生活情境的多样化必然引起思想认识的多样化,这就客观要求利用教材辅助文应该遵循结论的开放性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包容性,也就是要包容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作为教师就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些不同的思想认识,只要学生的看法有道理,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  遵循结论的开放性原则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对不同思想认识的包容,但是,包容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为此,在遵循结论的开放性原则的同时必须遵循结论的指向性原则。所谓结论的指向性是指,教师通过对特定教材辅助文的运用,确保学生所形成的结论指向预定的教学方向。  结论的指向性原则与结论的开放性原则并不矛盾。教师利用教材辅助文,只有在遵循结论的开放性原则的同时遵循结论的指向性原则,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充分有效实现。  总之,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运用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应遵循利用的目的性与选择性原则、过程的自主性与引导性原则、结论的开放性与指向性原则。只有充分贯彻上述三个原则、并综合运用,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文化生活教材辅助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