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纽带

2019-12-08 15:51:32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核心则是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则在于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模式能较好达成这个目标,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其中的关键。下面谈谈笔者在平时对问题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涵义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作了新的界定,明确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学科知识作载体“学会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更应重视能力部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出会学习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公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难以达到知识部标和能力部标的和谐统一。要改变这种现状,问题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问题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疑点,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轴,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品质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该教学模式并不过分注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活用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独立实验的能力、科学的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这是一种长期的隐的效应,也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长远目标。当然,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原则上讲,问题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理科教学,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的教学。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问题教学模式所注重的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追求的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和谐发展,培养的是具有“不唯师、不唯书”的敢于向常识或权威挑战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学生。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从古代文献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教学中问题讨论的记载。初中数学更是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问题教学现已成为当代数学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可见:问题的提出,是实现创新的第一步,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关键,培养学生主动置疑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三、在问题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教师应经常设疑——为学生作出示范。技能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也如此。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设疑的习惯,这样可以为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对问题产生疑问。

  3.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质疑——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教师对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识和权威,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不应把所有问题都讲清楚,应点到为止,要让学生有问可提。要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从规律、原理、方法以及对关键词的理解方面等去发现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要不断追问;对书本上和老师所讲的问题还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是能够引起学生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的激烈冲突,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己内部。创设的问题情景必须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技术、趣味实验等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让“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纽带。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傅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