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及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
长期从事肝病及消化内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擅长诊治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对肝癌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消化内镜的操作,如胰腺胆道疾病的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套扎及硬化剂微创治疗等。
“千万不要以为脂肪肝只是肥胖者的专利,瘦人也可发生。相反有些肥胖者,虽然整体体形偏胖,但体内环境稳定,反而没有脂肪肝。”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丁惠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酒精消耗量的增加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使得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跃居我国第一大肝病,成人发病率高达30%,且有低龄化的发病趋势。
肝脏是人体最大、功能最多、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它参与人体消化、排泄、解毒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肝脏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特别会引起消化和免疫功能紊乱,从而降低了机体对病原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丁惠国说。
有“偏爱”对象
脂肪肝通常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中毒性肝病;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医学上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
“脂肪肝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40~50岁最为常见。”丁惠国告诉记者,中心性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病等人群易受到脂肪肝的“偏爱”。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油脂主要堆积在脂肪组织中,但如果超过脂肪组织消耗的限度,就会发生一种“脂肪异位”的现象,表面上患者体形正常,但实际上存在内脏脂肪堆积,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