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生多少无奈

2019-09-20 13:28:22

1 2 3 下一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000多首,是历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品读陆游的诗,我们能读到一种悲性情怀,一种历经人生坎坷的悲凉与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失意。应该说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情,无论事业与爱情,都饱受挫折。其上的失意与困顿,情感上的失落与困苦,此中展现的悲性与悲情令后人不胜唏嘘!

  儒书有种觅封候,仕途曲折名难致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祖上四代都是达官,家族显赫。祖父陆佃进士出身,著述甚丰,成就陆氏家学,可谓家学渊源,儒书有种。有此家庭背景,陆游少时也自然怀着“学优入仕”的梦想,并躇躇满志,意在功名。其《闲游》诗云:“大冠长剑已焉哉,短褐秃巾归去来。五世业儒书有种,一生任运仕无媒。麦经小雨家家下,菊著新霜处处开。自笑闲游心未歇,青鞋蹋碎白云堆。”优越与自信跃然纸上。他在《答王樵秀才书》中也说道:“士以功名自许,非得一官,则功名不可致。”对功名与官场的迷恋显而易见。然事与愿违,陆游的功名仕途却坎坷曲折,难如其愿。

  首先是科举的失败。陆游少有才学,十二岁时能诗文,以家世荫补登仕郎。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十六岁的陆游以登仕郎身份去临安参加吏部主持的出官考试,首尝败绩。然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更是打击连连。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陆游在绍兴府参加了以试诗赋为主的进士科的考试,虽入闱但在第二年的礼部考试中再次败北,因此陆游颇受打击,倍感失意。其在《答刑司户书》说:“吾曹有衣食、祭祀之累,则出而求禄,恐未为非。既不免求禄,则从事于科举,亦未为可憾。”从中流露出功名难致的心酸,诸多无奈,令人感叹。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已二十九岁,仍执着科举,到临安参加两浙转运司锁厅考试,锁厅试只限于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应进士科的人方能参加,录取名额相对较宽。但因陆游与权臣秦桧之孙秦埙同场竞试,虽为主考赏识,名置第一。但第二年参加礼部放官考试中,主考官因受秦桧指使,将陆游排除榜外,致使其功败垂成。漫漫科举路,辛酸谁能及?直到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陆游才被赐进士出身,此时陆游已三十八岁了。这对少时就立志功名,学优入仕,意在封候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其次是官场失意,仕途曲折。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入闽任宁德县主薄一职,品轶在八品以下。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后主张北伐,并召见了‘喜论恢复’的陆游,赐游进士出身,吸收采纳了其许多军事主张。正当陆游要一展抱负之时,随着张俊北伐失败,陆游即被削职还乡。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重入仕途,改任夔州通判,后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中办理军务,王炎幕府不久解散,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后虽改任代理蜀、荣州通判、知州等职,然这些官职只是临时性差遣,并非常设官职,且官轶始终未超六品。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陆游因诗名日盛,再次受到孝宗召见,但未受重用。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因发水灾,陆游因开仓赈济,发粟予民,以“擅权”罪名被再次罢职还乡。在家闲居六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又起用陆游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参与修高宗实录的陆游又因“所至有污秽之迹”而被再次罢职。光宗即位后,任陆游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因游上奏谏劝朝廷减赋,结果反遭弹劾,又被罢官。此后一直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直至离世。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