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之一

2019-12-10 19:02:22

1 2 下一页       (1)动词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    ②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③通"背",背向。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    ④通"背",违背。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⑤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词。越发,更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爰",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①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沛在。(《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ī,通"披",动词。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1)名词。①草木的根。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强本而节用。(《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形容词。原来的。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副词。本来,原来。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7)介词。本着,根据。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