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广东】27. (16分)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繁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呈_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都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答案】(1)升高 垂体(补充: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3)
【解析】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
(3)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获得捕食关系: ,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
【试题点评】考查水盐平衡、种群的数量变化、种间关系、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外来物种入侵,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本题为《稳态与环境》的综合题,主要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和环境保护,从图片提取信息能力。该模块内容相对简单,所填内容往往是课本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要求熟悉课本关键词句,形成知识网络。
【12全国新课标】32.(8分)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 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直接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解析】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雄鹿算是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
(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 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
【试题评价】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