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考试大纲学习心得

2019-11-04 21:58:10

对于任何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时,总应该从以下四个层面去把握:一是“教什么”的问题,二是“为什么教”的问题;三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最后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有关内容就上述四个方面来探讨关于大学内容下放的问题。
  
  一是“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明确,要教的内容就是课标中提出的、在教材中得以具体化的相关教学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要通过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就能把握住。比如,上面老师发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的相关内容,都是教学中要教的内容。
  
  二是“为什么教”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旨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要明确某个内容“为什么教”,就必须站在课程体系的角度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比如,“熵”为什么要在选修教材中出现?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熵的概念的确很有用。除了化学领域之外,在其他很多领域都用到熵这一概念,包括生命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也用到熵变的观点。让学生了解一点熵变的基本思想是有益处的,课标将熵变引入高中化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此外,还应该明确:《化学反应原理》是供具有理科倾向甚至化学专题发展倾向的学生学习的,让具有这些倾向的学生学习、了解一些“熵”的内容,是有利于学生将来大学继续深造的。
  
  三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在于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解决这一问题是建立在明确“为什么教”的基础之上。以《有机化学基础》中涉及了红外光谱和核外电子共振图谱等内容为例,安排这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课程标准》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提出:“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因此,教该内容的在于让学生明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提供了许多先进手段,从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巨大促进作用,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内容做个铺垫。从这一内容的教学价值来看,教学的关键显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的原理,也不要求学生会分析每条谱线所代表的意义。教学时仅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核磁共振图谱来区分简单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即可。对于这样的要求,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显然是可以掌握的。因此,只要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合理控制教学难度,学生是可以掌握的。
  
  四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和“观察”等方式来开展教与学。而且新教材中设置的栏目也为教学方式提供了方向。只要认真领悟,就能有效地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