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初中地理激趣课堂探析

2019-10-16 21:08:08

  一、教材激趣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激励法中应该重点坚持的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若能有效地讲教材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那么将会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正价值,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运动》一节中,可以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那么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太阳、月亮会有东升西落的现象发生呢?我们的一年四季以及闰年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些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却又不能了解的问题,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趣课堂的效果。
  二、设问激趣法
  向学生设置问题也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在初中地理知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教师便可通过这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例如,青藏高原地处于高寒地带,但是什么阳光辐射还很强;新疆地区土地比较干旱,为什么水果却很大而且甜;为什么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不是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北纬20°到30°之间呢?通过种种设问,学生不仅会积极动脑思考,还会养成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奥秘的良好习惯。
  三、古诗激趣法
  优美的诗句可以把人带到设定的意境中,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诗句来达到激趣课堂的目的,它的效果往往比枯燥的讲授和传统的板书所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影响》一节中,教师可以使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为教学开篇的引导,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常识,进而进行深入思考。
  四、歌曲激趣法
  歌曲对来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对歌曲的热爱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播放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对青藏高原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首先播放韩红的歌曲《青藏高原》,一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歌词和旋律来感受青藏高原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内心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冰川、雪峰的壮阔美景,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冲击,进而调动学生的不同感觉器官参与互动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五、谚语激趣法
  谚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是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哲理性的语言。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时,可以引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谚语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六、顺口溜激趣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这种情况经常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但若教师善于运用顺口溜教学便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这种困扰,将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变成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在对我国海港的讲解时,由于我国优良港口较多,共有十四个城市,这不利于学生进行记忆,在此,教师可以将我国的优良港口城市编辑成顺口溜,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常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己进行地理知识顺口溜的创作热情。
  七、情境激趣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想学会某一知识点就应该首先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感受,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景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将地理书本中较为死板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进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空气饱和”时,我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海绵和一本水来向学生们进行演示,创设必要的情景,以使学生了解空气饱和的概念。首先,我将拿出一块干燥的海绵向学生们展示,以确定其中没有一滴水;其次,我将准备好的水向海绵中注入,并引导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学生认真观察后发现海绵随着水原来越多,颜色也逐渐变深;再次,当海绵中的每一个空隙都被水渗满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若再向海绵中倒水会发生什么现象。随后,我继续将水倒向海绵中,水则立刻流了出来。通过这次情景的设定,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海绵对于水的吸收能力与空气对于水汽的吸收能力大致相同,当空气像海绵一样不能够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这样的空气就称之为饱和空气。通过这种直观的情景设定,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实验环节中掌握“饱和空气”这一概念。
  八、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激趣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激趣课堂的过程中,不论是什么方式,都可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