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千年文明古国的新课题

2019-08-16 21:01:48

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之后,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发现自己又站在对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十字路口,公平是本轮改革的关键词。9月,2.2亿中国中小学生迎来同一个新的学期,但是地区和家庭的差异却让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天差地别。图为9月5日,重庆市云阳县塔棚乡楠木村小学的70多名农家儿童高兴地用上了“全免费书”。发(饶国君摄)

部长周济承诺,将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

新华网上海9月8日电(记者季明)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之后,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发现自己又站在对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十字路口,公平是本轮改革的关键词。9月,2.2亿中国中小学生迎来同一个新的学期,但是地区和家庭的差异却让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天差地别。

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一名初一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是226元——仅相当于北京一所“贵族学校”学费的1%。

当东部沿海地区的校长们忙于考虑添置多少电脑和多媒体教具提高学校硬件水平的同时;中国广阔偏远地区的校长正为如何修缮教室已经开裂的天花板,如何让孩子们不要坐在地上听课而发愁。

因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02年,占中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入的23%。

全国政协委员徐玉麟说,农村学校无论在财政投入的比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比城市少60%至80%。中国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都在农村,文盲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农村,文盲率是城市的2倍以上。

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是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1985年至2003年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在倾斜的教育体制下,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到贫穷的乡村任教,而已经在农村教书的老师一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江苏省不久前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城镇中学里教师的本科学历比例超出农村一倍多。

中国各地学生上大学的机率并不相同。北京市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49%,而云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8.64%,这意味着在教学环境上先天不足的农村孩子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坐进大学课堂。

孩子考进大学对中国许多贫困家庭而言都是既幸福又痛苦的事。在拿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家在山区的杨再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重庆寻找暑期打工的机会。为了支付杨再宏和他哥哥的学费,几年来家里已经欠下8万元的债。

在中国农村,经常可以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但是实现这一口号却变得越来越难。杨再宏说,过去和自己一起上小学的同学如今大多已外出打工,“要不是母亲的坚持,我很可能会以一个民工而不是大学生的身份来到北京。”

社会力量在过去10多年中成为中国教育不公状况的“调节器”。仅以“希望工程”为例,16年来已累计获得各界27亿元捐赠,在全国建立1万2千多所希望小学,培养1万5千多名希望学校教师,帮助2700万贫困儿童重返校园。

部长周济承诺,将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政府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江苏省日前刚把581万册免费教科书分发到56万贫困生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