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尤其是1969年以前的绘画,表现主旋律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在绘画造型语言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但是它的隐性影响,一直延续到以后,出现了形式语言的探索才真正结束。
“红”是描绘领袖、英雄人物和工农兵群众的形象要强壮健康,红光满面;“光”是绘画技巧要求写实,逼真,光滑,工整;“亮”是画面必须明朗,充满阳光感,干净、漂亮、鲜艳,作品的倾向性鲜明,格调高昂,必须突出正面人物和主题的战斗性。这一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描述乐观故事和美好生活,表现歌颂性时代主题、充当观念注脚的绘画路子,形成了固定的意识形态模式。绘画完全抹煞个人风格,完全割裂、屏弃了西洋、俄罗斯绘画(1950—1960年代的灰调子曾占据了中国学院绘画的主流)的艺术传统;甚至抹煞了绘画样式的规定性特征,无论油画、版画、国画、年画,均需遵循整齐划一的要求,其面貌也单调类同。
这种追求崇高豪迈、气势磅礴(实则矫揉造作、虚张声势)的视觉趣味、形式语言,表现为夸张的人物造型、舞台化的戏曲亮相组合,题材选择挖空心思地在上翻新并往社论语式上靠,主题先行的叙事型文学构图(强调戏剧性),刻意营造所谓宏大(骄矜、硬撑)的史诗氛围,色彩倾向取消典型环境的多样性都偏向火红、响亮一路,笔触运用细碎平滑。其缺乏变化的媚俗模式,与的狂热、虚假煽情、夸张虚妄是一致的,同时它与建国以来农民画那种通俗朴素、光润、悦目的喜庆感、幸福感、阳光感、小康理想相贯通,即是显意识的刻意营造,又是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董希文著名油画《开国大典》(1953)那勾线+立体造型的年画式的在化和大众化的夹缝中萌动的时代画风。
其代表作品有初期的《东方红》、《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进行到底》(有可能创绘画命名长度之最)、《祖国山河一片红》(一些人成了流星一现的一夜天才),和中晚期的《广阔天地新苗壮》(张绍武)、《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高虹、彭彬、何孔德)、《渔港新医》(陈衍宁)、《女委员》(汤小铭)、《你办事,我放心》(彭彬、靳尚谊)等(其中不少在艺术禀赋上颇有才气、日后另辟蹊径的画家也仍然被限制在当时狭小的语言样式里,显得呆板木讷)。
词语红光亮
2019-10-19 13:34:43
相关推荐
- 典故溯源:“投X”典故知多少(上) 2019-12-07 14:44:45
- 词语黑帮 2019-12-11 15:59:32
- 词语红太阳 2019-12-09 09:50:30
- 北京高职生源质量上升 自招笔试难度参照会考 2019-12-02 19:22:35
- 2010最新高中化学备课资料(鲁科版选修五) 2019-12-07 1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