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四)
2019-10-09 22:21:0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998年12月颁发)一、总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贯彻全国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打下扎实基础。二、阶段分目标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三、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内容(适应)1.祝你成为小学生(角色意识)2.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环境)3.和老师、同学手拉手(适应群体)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激发兴趣)5.和好习惯交朋友(行为习惯)6.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7.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二年级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内容(合群)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2.谦让、友善朋友多(交友意向)3.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4.告别"小粗心"、"小拖拉"(行为习惯)5.谁的发现多又好(观察与注意)6.做活泼、守纪的好学生(自我控制)7.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三年级目标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内容(乐学)1.头脑越练越聪明(动脑习惯)2.智斗难题真快乐(挑战难题)3.情绪气象台(认识情绪)4.让自己是快乐(调节情绪) 5.让我也来"露一手"(自信心)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学会关心)7.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四年级目标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有集体荣誉感,勤于思考,不甘落后。内容(自信)1.开放自己、表露自己(开朗心态)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3.同学进步我高兴(排除嫉妒情绪)4.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方法)5.集体成败牵我心(集体意识)6."绝招"大比示(表现自我)7.再也不说"我不行"(排除自卑)五、六年级目标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获取"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内容(进取)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2.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自我认识)3.反转思考主意多(思维习惯)4.时间的去少用(学习习惯)5.克服考试的紧张情绪(松弛训练) 6.我为自己的小学生涯而骄傲(总结自我) 7.再见,母校(母校情感)8.向往中学新生活(中小学衔接)初预、初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内容(独立)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4.我是谁(自我认识)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初二年级目标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内容(自控)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6.开发大脑有诀窍一一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初三年级目标形成钱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内容(耐挫)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2.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需求理论) 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高一年级目标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增强集体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自我调适与自我改变的技能。内容(适应)1.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集体意识)2.让我们敞开心扉(开朗性格与人际沟通)3.开发你自己(潜能发掘)4.读书要诀(科学用脑)5.怎样与异性交往(性心理与得体的异性交往方式)6.如何欣赏、说明和拒绝他人(人际交往技能)7.假如你要改变自己(行为方法)8.职业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择业指导)高二年级目标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创造性。内容(创造)1.如何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方法) 2.创造意识与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思维) 3.友情与爱情(性心理)4.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会技巧)5.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效益观)6.职业能力自我测定(择业指导)7.学会负责(责任感)8.如何面对压力(应激指导)高三年级目标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并具有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目标,能娴熟地运用所学技巧自我调节考前情绪,成功完成中学阶段的最后冲刺,能够作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内容(奉献)1.关心社会的心理需求与功能(确立个人潜能最深的激发源)2.人生发展计划(人生指导)3.把握高三(合理运筹时间)4.掌握系统学习律(学习方法)5.如何调节应试情绪(松弛、系统脱敏)6.推销你自己(面试技巧)7.条条道路通罗马(择业指导)8.告别母校、迈向人生(培养报答母校、报效社会的情怀)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与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为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与辅导简称生活辅导,主要是人格辅导,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通过生活辅导,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基本的社交活动,促进健康的休闲生活,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品质。生活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日常生活辅导、性问题辅导等。(二)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简称学习辅导,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愿不愿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的问题。愿不愿学是学习的态度问题,能不能学是学习的智能问题,会不会学是学习的方法问题。所以学习辅导主要是学习态度的辅导,学习智能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辅导,此外,还包括考试心理辅导等。(三)升学和择业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简称升学与择业辅导,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专业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了解工作特性,获得有关就业、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让学生掌握择业决策的技巧,正确处理个人专业、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同时要发挥各种方式与途径的综合作用,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在众多的方式和途径中,以下四种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的方式和途径:(一)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途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教师和政工团队干部,要增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一般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群体组织和社团应该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另外学校还要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渠道。(二)开设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制度保证。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课、生理卫生和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其他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报告、讨论、座谈等。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儿童,还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或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就可以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通过心理测量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四)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实践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是根据学校工作的特殊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确立的,它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一)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以及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教育者不应随便附和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而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除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可以说,教育性原则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要求。贯彻教育性原则,要求做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和观点作指导,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其次,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的培养与提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发展;再次,重视正面的启发教育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二)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通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确立与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的任务、客观条件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惟有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另外,面向全体的原则还基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带有普遍性,其相应的心理需求也具有共同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用集体的方式进行。当然,面向全体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贯彻全体性原则,应注意: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的所有活动;另外,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三)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且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贯彻差异性原则,首先是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等;其次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手段和技术,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再次是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四)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在被动的地位,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性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即教师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与自助(即学生自我调适心理状态)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独立的需要得到满足。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都要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和存在问题为基准,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五)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心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而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出发,全面把握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与辅导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更有意义。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做到: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活动时刻要关注学生人格整体的完整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要从整体、全局、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把内外因、主客观、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与辅导要采用综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技术。(六)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这些信息保密。除此之外,不得对外公布求助学生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求助学生的调查,尊重求助学生的合理要求等等,这些都是保密的范围。失密,对教育者来说,就是失职,对教育机构来说,就是威信和名誉的丧失。失密者不仅要受到心良心的折磨和的谴责,而且要负法律责任。贯彻保密性原则,要做到: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绝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求助学生的个案的资料不应出现在教育者的公开演讲和谈话中;教育者应避免有意无意以个案举例,来炫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教育者所作的个人记录,不能视为公开的记录,不能随便让人查阅;教育者不应随便将记录档案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任何咨询与辅导机构都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来确保当事人档案的保密性。当然,替来访者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为了求助学生和他人的利益免受伤害,可以进行正当泄密。但依然是不能损害求助学生的利益,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求助学生。
相关推荐
- 全面解析2011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2019-11-26 18:25:47
- 中国远征军在缅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将归国(图) 2019-10-26 14:17:48
- 挂铃铛 2019-11-25 20:47:53
- 纳陛的意思_纳陛怎么读 2019-11-16 11:15:03
- 北京“安保最严”:长枪短枪钢叉守护考场 2019-10-16 2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