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大空的“版”
发展脉络:缘由“左倾”的“庸俗学”和“泛道德化”思潮,延续至80年代,后由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2001年作文《诚信》、2002年作文《心灵的选择》推波助澜。
言语特点及内容:湛江师范学院的李斌辉有这样的概述,在学生的作文中“读到的是庄严神圣、豪言壮语,是社论口号、歌颂赞美、匡时济世,是板着面孔的新闻播音员、老气横秋的说教者,自我不见了,灵性没有了,个人话语缺失了,只有被复制了的公共思想,克隆了的公共话语胎记”⑤。总之,这样的文章是用铿锵有力的语言“代圣人立言”,“代道德说教”,用“群体性话语”来表达“公共思维”。
表达方式:机械零件组装法。通常散文的组装口诀为: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边叙还要边议论,结尾点出大道理。议论文组装口诀为“一二三四”歌:一个中心论点,正反两个方面,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总共四大段落。⑥
江苏《少年文艺》刊登中学生林苑宁的文章《教你作文——有感于应试作文》,用诙谐的语调对这样的议论文作了准确的概括:
假如这是一篇议论文,应是三股文。提出问题此乃一股也,分析问题此乃二股也,解决问题此乃三股也。其中这第二股又可分为两小股,一小股为正面论述,二小股为反面论述。这固定的格式,你切莫随意改动,否则后果自负。一股这么写:人们都认为XXX(写出论点的反义词),但是我认为XXX(写出论点)。三股要理直气壮,振臂高歌,像五四青年那样“忧国忧民”地呼唤人们醒悟。往往这么写:啊!人们,醒来吧!让我们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开拓未来!末了再把论点抄一遍,前后呼应,一目了然。至于二股嘛,自然要难写些。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可以用一大堆论据来填充嘛。如果你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那也不要紧,可以固定地“使用”一些人物。其中正面人物锁定为:马克思、白求恩、居里夫人等,反面人物锁定为:秦桧、希特勒、葛朗台等。这些人物可以灵活运用,把你想到的一些事迹胡乱地扣在他们头上,把你想到的句子胡乱地归到他们名下。像这样写:居里夫人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而不懈努力”!⑦
二、怀古仿古的“古装版”
发展脉络:发端于2001年江苏省考生所写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后此类文章在各年的高分作文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统计《2005年省高考作文全观察》一书中,收录此类高分作文竟有X篇),引起中学生纷纷效仿。
语言特点及内容: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堆积诗化的佳词丽句。运用“视角后转’的言说方式”⑧借史抒怀,人物形象几乎都是一样的冰冷孤傲、卓然不群,透露出这个年龄段本不应有的“悲情意识”。所动用的材料多是——李白、屈原、苏东坡、庄子等几个常客(笔者统计《2005年省高考作文全观察》一书收录此类22篇高分作文中,有11篇写苏轼)。
表达方式:将几首古人诗词或几件逸事等与话题生硬或流利地扣结起来,天马行空地生发想象。采用相似的近距离视角,贴近古人身边抒情、对话、演绎故事,或直接“走入”古人内心与古人合一,用第一人称倾吐直白。多分段密集,800字左右的文章,往往分十段左右,有的竟接近二十段。
这类“文化散文”,是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有限的古人之文、古人之事精心雕琢而成的万能的、可以无限复制的模具。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写高考作文时说:“我照样可以写贝多芬,即便耳聋了但依然追求欢乐,谱写‘欢乐诵’……你如果真的不放心,你只要在最后,提到了,从贝多芬身上我明确了自己的选择,我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作文,显然是符合要求的作文。”⑨贝多芬可以当作模具来用,那么孔子,中华大地上凡与文化有关的话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个不能与他贴靠得上?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多面型人物,哪个话题又不能把他拉扯过去?这类在乱花迷眼的华采丽辞下,掩盖着写作主体深层文化意识和深层生命体验缺失的文章,却如此博得阅卷者的欢心,此风不煞,后果堪忧!
如2005年写话题“位置和价值”的一篇满分作文《碎瓣飘香》:
总记得在黄州的风风雨雨,你微笑的表情淡定从容。
总记得在西湖的日日夜夜,你担负道义的铁肩,铮铮作响。
总以为孤独会酿成沉郁的悲哀,你却缓缓道出“鬓微霜,又何妨”的豪迈。
总以为贬谪天涯海角会造就一生的沉沦,你却徐徐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宠辱不惊。
苏东坡,贬谪杭州、黄州算得了什么?就算贬到天涯海角,你也说过“海南万里是吾乡”。四海为家的你,来到哪儿,就把温情与责任带到那儿,那儿使成了你最美丽的位置。
当浪沙淘进英雄,我相信你已找到生命最美丽的位置。⑩
这段文字,且不说“淡定从容”用词显得生硬,“铁肩……作响、沉郁的悲哀”搭配不当,“哪儿……那儿……那儿”使用混乱,但就几个排比句来说,写话题“位置与价值”,如果前面的“总以为……”写苏轼所经历的人生苦难,是苏轼所处的“位置”的话,那么后面的“你……”等语应该说的是他的“价值”了,但除了后面的“担负道义的铁肩”可以很容易地和“价值”挂上钩之外,其余几句都是说他的“人生态度”的,要费力绕着弯去理解,才能勉强和“价值”搭上界。如果要这样费思量地硬往话题上靠的话,用这几句排比,来写2005年的高考话题,有几个不可以靠得上去?写“安”,安于前面的苦难,才有后面的豁达与从容;写“铭记和忘记”,忘记前面的苦难,铭记“铁肩担负的道义”,才会有后面的豁达与从容。写“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只要能直面“出乎意料”的苦难,那份豁达与从容的获得就在“情理之中”了……可知考生深得用此模具之妙,在行文的后面为了贴靠话题,有意让“位置”字样出现两遍,恐怕你不想也得往上想了。
三.胡编乱造的“故事版”
发展脉络:以往的高考作文多为命题作文,上世纪80年代初高考作文进入材料作文时代。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始开话题作文的先河。1999年作文,是一篇自由度比较大的想象类话题作文,在此影响下,天马行空、离奇怪诞类作文日盛,充斥大江南北,延至今日。
基本内容:或为借身边人物演绎离奇情节的“生活故事”类;或为任意改编文学名著或曲写历史人物的“戏说”、“故事新编”类;或为要么古人向我走来,要么我生活在千年之后的“准科幻”类,或寓言,或神侠……
表达方式:叙事的形式,超现实的笔法,用离奇的情节掩盖内容的空洞贫乏。
这类文章,似乎内容非常丰富,题材非常广泛。那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归为一类,说它是高中作文中的一块模板,而把它放诸“失语”之列呢?
其一,它成了一部分学生固定的应考取巧的法宝。
正如乌鲁木齐的任金璧老师在评析2005年新疆的高考作文情况时所说:“前些年有不少考生靠虚拟故事得了高分,于是,一些考生将虚拟故事当成万应‘灵丹妙药’,不管话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然虚拟故事应对。””同年,北京的北辰老师在评北京05年高考作文时,也批评了“话题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编造煽情故事成风等类似的不良现象。”
其二,此类作文严重地脱离了生活实际。
新课标把“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要求提出来。而这类作文的弊端,正如四川省教科所的段增勇老师和成都教科所的张伟老师所说,缺乏现实生活内容,不能够围绕话题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实际,使文章和现实完全处于隔离状态,现实感严重不足,给人“为作文而作文”“关起门来作文”“玩文字游戏”式作文之感。”
比如,2004年的湖北高考,《猪八戒买镜记》、《魔镜》等文章多次出现。”而有些文章居然因为文字玩得纯熟得了高分。比如,2005年江苏一考生的文章:
剑,悲情人生
——记刺客之死
它的名字叫落吟,一把至幻至真的宝剑,青灰色的剑光,是死神残酷的微笑。因此,江湖人称“死神之吻”。
但,它从未饮过血,即使是动物的血。老人悠远地看着前方。
哦。少年不羁的眼神有一丝迷离,妖异的眼睛有了一丝与往日不同的光芒。
相视,无语。少年接过剑,痴迷地盯着青色的剑身,眼中的一团火在燃烧。
老人在少年的手中写下:碧渊,50万两黄金。少年的眼中,闪过一瞬的恐惧。碧渊,魔教护教三大长老之首。当今天下,罕逢敌手。老人眼睛深处有一种似笑非芙的深意。他拔出腰畔的匕首,一把平常的无一特质的匕首。
少年面露鄙视之色,匕首之于宝剑,价值相差,岂可衡量。但老人一定有他的理由。他接过匕首,收入怀中,看一眼老人,离开了。他没有回头,因为刺客没有七情六欲,也不敢有。
三天后,江湖哗然,碧渊陨落。一招“天外飞仙”,成就了一个冷漠的刺客,一把异色的落吟,除去了魔头中的龙头。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只有代号“落吟”。
十年间,落吟杀了无数江湖高手,血流成河,江湖人闻风丧胆。
当年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着络腮胡子的汉子。依旧不变的是冷峻的眼神,和凌厉的招式,“天外飞仙”犹盛。
一封拜帖,鲜红的血,像情人的泪混着分离的血,落吟的嘴角有了一丝抽搐的苦笑:“这一天,来了。”
佩上落吟,孤寂地走向华山之颠,一个白色的身影像冰矗立山顶,未出招已让人心寒。
我叫莫言,挑战武林第一刺客落吟先生,但求赐教。少年语气中有尊重,更有挑衅。
你?有把握吗?落吟的脚有点抖。
试试看吧。
莫言抽出剑,是一把银灰色的亮剑,薄刃异常,可折弯。
落吟长啸而出,莫言捉剑而上。
剑光,人影交织,繁杂却艳丽。
落吟胸口有了一大摊血,像盛开的红玫瑰般娇艳。
你,为什么不用“天外飞仙”?莫言惊诧道。
一个将逝之人,生命已如临风烛火,稍弄即灭。但他没有说。
他为自己的死赢得了尊敬和骄傲,赢得了一生的无怨无悔。
灿烂辉煌的开头,石破惊天的结束,一个刺客的生命悄然绽放!
这篇写话题“风头、猪肚、豹尾”的武侠小说,乍看的确令人惊奇。但细一品来,那不是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古龙古大侠的味道吗?是古龙的简短而生冷的语言风格,是古龙那离奇而突兀的故事结构,是古龙那以频频分节来渲染紧张气氛的行文方法,是古龙那“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熔炉,溶万物为白银”的孤独而冷傲的人物形象。“创意”和“个性”表现在哪里?得了高分,仅仅是因为模仿古龙模仿得外形酷似?
再看看这个主人公的一生:开头是意乎寻常地“杀人”,中间是血流成河地“杀人”,结尾是出乎意料地“让人杀”。“杀”字成了他人生的主线。如果说开头是杀一个大魔头(不管杀得多么不可思议)可作“风头”的话,那么中间让无数人血流成河,杀的都是坏人?如果是,为民除害,光荣而有意义。结尾为什么却有意要让人杀?这样,就不是“豹尾”了啊。如果杀的不是坏人,这样的“杀人机器”的一生也能算是“凤头、猪肚,豹尾”?淡化社会背景,突出江湖规则,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曾培植了多少漠视生命的犯罪少年啊。还有那段写“平常的无一特质的匕首”的情节,纯属为了让故事更离奇而设。我想,作者写到此,肯定是想起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怪异人物——阿飞,武功高强却持有一把粗劣的、无一特质的锈剑了吧。
其三,这类文章暴露了其中部分学生积累体验的不足。
肖家芸老师在《2002年高考语文写作部分抽样评析》一文中说:“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出现了那么多低级的编造之作,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缺少阅读的积累和生活体验,肚里没货只有编,底蕴不足自然空。”⒂武昌教研室的张银华老师分析2005年湖北高考时,也说:“也许考生在考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也许是在平时没有积累到合适的材料,不少考生就在作文中胡编乱造。”⒃对于编造现象的原因,他们的分析切中了要害。不少学生,平时不愿意积累知识、体验生活,作文备考,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编几段,备几段,到时八九不离十。”此害波及甚广,已严重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本义。
文本的生产者是个人的,是个人的感受、认识、理想和评价的外化;文本的内涵指向是个人的,是从个人的视角表现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学生的写作活动也应该是个性化的,是在不断的检视自己的过程中,走向个人的完美和完善的过程;同样,负载个性化内容的文本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目前的高考作文现状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文’相似”。愿本文所揭示的目前高考作文的“模板化”现象能引起专家学者、一线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及早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体裁混乱的“另类版”
一些考生想用新颖的体裁形式引起阅卷教师的主意,从而获取高分。有用戏剧体裁的。可他的“戏剧”只有简单的人物对话,看不到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以及矛盾的冲突等,只能是“四不像”;有的写成“病历”,“诊断报告”之类,因模仿拙劣而沦为差等;还有写成“广告”、“产品说明”、“数学方程”等形式,因离“谱”太远,而遭摈弃;还有写成“诗歌”的,也因时间紧迫而功力不足成为分行的“大白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应该引起考生高度重视。
常见几种作文误区
2019-11-04 10:51:05
相关推荐
- 山东省枣庄东方国际学校2011届九年级第三次中考模拟试题 2019-12-04 09:42:08
-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9-12-11 10:55:06
- 《英语教学新观点新方法》(系列二) 2019-11-29 10:40:29
- 天津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实施办法 2019-12-09 13:48:41
- 高考作文提升方法之由浅入深,层层剥笋 2019-06-26 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