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填报志愿实用技巧篇

2019-10-27 21:50:0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天利考试信息网

填报志愿依据前面的基础和指南的介绍,已经基本讲清楚了个性化方案的基础和原则,现在进入最有实战层面的讲解——如何很好地运用原则和规律;针对填报志愿的个体实践,具体的考生、学校实操情况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讲解具体的运用技巧。考生、家长请看以下实用技巧解析。

  一、填报志愿时间不同技巧也不同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有三种安排:一是在高考前填报志愿,考生主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身体条件等,估算出自己的实力。这种安排的盲目性较大但不会扎堆。二是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填报志愿。这种安排可克服高考陵城发挥异常给填报志愿带来的影响,但存在估分不准等问题。三是在通知高考成绩之后填报志愿。好处是考生已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实行标准分的省、市、自治区还知道自己在全省、市、自治区的名次,但容易形成重点名牌院校高分考生扎堆互相“搏杀”的现象。

  (一)考前考后填报志愿各有利弊

  1.考前填报志愿是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模拟考试、考生平时成绩和高考前的状态以及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水平,个人兴趣等的因素来确定。通过模拟考试让考生明确当前自己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再根据这个位置来选择相应水平的学校。这种根据现在预测未来的方式不仅仅是考学生的硬件——分数,还考学生的软件,如自信、冒险、自我评估能力。而且,每位考生判断是不同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某校某专业的报考人数就不会产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少的现象,弱化了志愿受高考成绩的影响及唯分数论,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录取到满意的新生。但心理保守和发挥超常的学生可能吃亏。考前填志愿有两个弊端:一是影响最后阶段的复习。因为志愿填报事关个人前途,同学们需花功夫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复习造成影响。二是盲目性大、失误较多。

  2.考后估分报志愿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来估分,再依据估计分数线填报志愿。由于,考生估分存在误差,估分划的线又有偏差,那么估分填报的直言相差较大了。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干扰学生考前的复习。这种方法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尤其是平时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较为有利。估分后填志愿,一般会为自己留有余地,把志愿降低一点,但对估分过高或过低的考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使不少考生错失自己心仪的学校。

  3.分数公布以后填报志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量体裁衣填报志愿。高分生与低分生都有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与实际录取悬殊不会很大,风险减小。但容易出现志愿扎堆儿的现象,冷门专业更冷,热门专业更热,使某些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数线猛涨,落选率增大。另一个可能是造成“断档”,即由于某校上一年录取分数高,因而一些考生不敢报考,以致造成该校某个分数段没有考生,使这些高校招生压力大,招生计划与实际填报人数差距拉大,导致调配生增多。

(二)考前填报志愿技巧

  目前,全国约有1/3的省市在高考前填报志愿,这个时段填报志愿的只要依据是考生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这一个时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前模拟考试情况,即是靠平时的实力而定。考生志愿有一些技巧值得借鉴:

  1.尽可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填报志愿的基础是考生所处的区位,也就是说在全省(市)的大致排名,估算的方法有3种:一是根据平时学习成绩特别是模拟考试成绩排出在本校的名次,再与往届同名次校友对比看属于哪个段位(重点、普通本科或专科);二是模拟分推算,将本届一模(或二模)考试全校平均分与上一年本校考生高考实际平均分对照求出差值,如今年与去年的考试全校平均分与460分和440分,其差为20分,将自己今年模拟考分(假定为550分)减去差分20分后得530分,然后将530分与上一年分数线相比看属于哪一段位,可报哪些学校;三是根据统计资料求出本校名次与全省名次的大致关系,例如某校第10名学生在全省高考排名为360名,算出系数为κ=360/10=36,若该校某甲成绩在全校排名为15,那么他在全省的排名大致是15κ=15Х36=540名,根据这个排名可确定自己所处的段位。

  2.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比照往届校友,与自己同水平的人考取哪个大学,你就报那个大学,毛病是未必符合自己的意愿。

  3.平时成绩不很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生干脆将第一志愿锁定在不知名的学校和“冷门”专业,高考成功的把握可能大些,但是也有可能吃点亏,因为高考时发挥好的话可以考取好一些的学校或专业。

  4.考前填报志愿毕竟依据的是平时学习成绩,而高考的变数很大,万一估计失准,偏差较大,又没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就有可能落空,所以填志愿时不要满打满算,留有余地。

(三)估考分报志愿特别技巧

  估分填报志愿,不仅要依据估计的分数,还要参考前两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因为即使估分很准确,但没有整体排位,不了解其他考生的情况也会造成判断失误,而一模、二模可以弥补这一点。

  1.一模考试后,各校对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的分析与考生在高考中所处的位置,基本是吻合的,可以作为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适当参考二模考试发挥的情况作修正。

  2.认真分析高考中发挥的情况,是正常发挥还是超常发挥,或者是发挥失常,估出自己高考可能所得的分数,再与周围同学交流,将高考成绩与前几次模拟考试相比,判断自己是位置相同还是前后有所变化。

  3.简易推算自己的录取段位。一般说临考前3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看作是考生的基本实力,并以此估计自己在班上、在全校的排列名次。再根据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取3年平均数,再考虑本届考生的学习水平与上届相比有无明显的波动,通过比较可大致知道自己处于哪一类录取分数段上。如果全校考生200人,A考生近3次模拟考试平均成绩在全校排名为第30位,即30/200。本校近3年平均录取率本一10%,本二为25%,专科30%,即10%考生(20人)录取到一批本科院校,25%考生(50人)录取到二批本科院校,本一本二共35%,即35%的考生可上两批以上的本科院校……A考生排名为30名,说明上本一的希望不大,而上二批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很强。

  4.考生志愿起点很难把握,尤其是处于在本科一批和二批位置附近的考生,因事先不可能知道同层次意向的考生集中或分散报哪些学校,要有起点算高了或算低了的思想准备,切记不要盲目乐观选高的起点。

 (四)凭成绩报志愿的特别技巧

  凭成绩填报志愿,决定考生能否如愿顺利进入填报院校的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考生志愿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后一个可相对准确地推算出来。前面介绍了考生在本校排名位置的简单推算方法,再考虑到一个重点中学的中下等学生可能会和一般中学的上等省处于同等位置,那么大体可推算出自己在省市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实行标准分的省市,考生从成绩单中便可清楚知道自己在全省、市中的准确排位,如果同水平、同志向的考生,志愿集中在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就会将这些学校的分数抬得很高,即使知道了分数但很难确定所报志愿是否集中,可能造成局部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这些特点,公布成绩后志愿应注意:

  1.处理好搜集信息与运用信息的关系。搜集信息包括招生形势、招生政策、当年的招生规定,心仪的高校及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越全面越好,然后运用这些资料报适合自己的志愿。

  2.一般来说,二本分数边缘考生可考虑报外地院校;一本分数边缘的考生报本地重点院校的机会大些。无论高考成绩如何,每个考生都一定要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大体排名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太近或颠倒顺序。

  3.“量体裁衣”。公布高考成绩后,考生完全凭高考成绩说话,在选择志愿时是名校优先还是“热门”专业优先?大体可以参照这样一些原则:

  (1)高分考生,奔名校。指6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报考任何院校,但要考虑北大、清华某些专业的录取分多在630分以上。这些考生可根据考分也可选报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这是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属比较优秀,成绩在560分~600分之间。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分数在这两所学校所选专业稳拿观念录取的平均分(不是最低分)之下,为稳妥起见,可考虑vqita重点与阿肖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考分在重点线以上30分。志愿范围是多数重点本科院校,选择余地大。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可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考生,本专业。考分在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由于不同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其后的发展关系较大,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好专业优先,但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成绩较低的考生,先确保有学可上。成绩较低,岁上了录取线,但未到本科线或本科线附近,这时选报志愿首先考虑结合实践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偏“冷”的专业避开激烈的竞争由于与录取。

  4.考试成绩达到或接近某学校平均录取分数,但该校没有附合自己志趣的专业,可以考虑降低一个批次,报考自己喜欢的学校的专业。着重注意的是报志愿学校时避免盲目拔高或过于保守,一般说就低不就高比较保险,同时要却记在填报每批地几个志愿学校时,一定要拉开学校的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

  5.考虑扩招的学校和专业,注意扩招部分是否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尽量避免高分低报,失去了更好的深造机会。

二、不同分数段考生填报志愿技巧

  1.高分考生名校优先。

  高分考生指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或重点线80分以上的考生。这些考生有资格填报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的等名校。但也并不等于说,只要成绩好,志愿随便报。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考生若要填报名校的热门专业,成绩大概要在630分左右甚至更高。但是高分考生也不要非北大、清华及其热门专业不上,应该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此外,这些考生还应该考虑其他名校的有特色的专业。做到一志愿冒险,二志愿保底,进退有方。

  2.次高分考生,特色专业优先。

  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成绩超出重点线30分~60分,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报考其他院校又心有不甘。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该分数段的考生也应是首选学校、兼顾专业,应多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而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甚至出国深造机会也是不错的。

  3.中上成绩考生,哪个优先可随意。

  这类考生分数在重点线附近,处于全部考生的中上位置,志愿范围是重点、本科院校,这一层次考生第一志愿最容易失误。但学校、专业的选择范围广,第一志愿报好了可以上重点院校,报不好上一般本科甚至落榜。因此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专业之间要有合理梯度,同时不能放弃第二、第三志愿,三个志愿之间层次要适当拉开。考生应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历年录取分数段尽可能选择一些有实力的不太热门的学校。除了本地院校外,不妨考虑一些外地综合实力强、学校环境好,师资力量也不错的高校。

  4.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

  此类考生分数介于重点本科线和一般本科线之间。只要科学、合理填报志愿,应该能够被本科院校录取。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问题。相比之下,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也就是说。专业在全国范围或者地区范围的名气是择校考虑的核心因素,学校以选择本省市为主。专家提醒,专业的选择不要短视,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追逐热门,考生和家长应从我国经济未来5到0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综合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方面因素选择专业。

  5.低分考生,包上学。

  成绩处于全部考生下游,位于专科分数线和一般本科分数线之间,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选专业时要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这将有利于今后就业。但是也不要放弃填报本科志愿,因为录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本科院校个别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适当降分录取的情况,以免错过机会。

  三、把握好一切机会,提高高考成功率

  1.填报志愿前录取批志愿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提前录取的院校主要由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所属院校、音乐艺术类院校(专业)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填报了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在提前录取时落选,也不影响其在以后第一批、第二批……的录取。也就是说,这部分考生多了一次录取机会。凡有意就读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增加被录取的成功率。

  2.关注受鼓励专业

  有人形容说,高考像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些片面。对于许多“热门”学校、“热门”专业,像前两年的经济和计算机类,的确是这样一种情况,报考人数非常多,招生人数有限,便造成许多考生落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许多学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却非常少,过去如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石油和师范类便属于这种情况。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每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某几个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各个方面、各个专业有用之才,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石油、师范,每一类专业的人才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国家大力鼓励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这几类学校,这类学校师资较好,考生上线率高,录取容易。作为考生志愿填报的建议,我们同样希望立志于这几方面的考生,踊跃地报考鼓励的学校和专业。)

  3.选报定向生

  1989年国家教委作出了《普通高等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定向生的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