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将临近,又到了“全民总动员、为高考让路”的时刻。公共资源如此迎合高考是否合理?孩子们真的脆弱到需要全民为其“护考”吗?还是家长过于敏感?背后又透出了什么信息?
高考有那么夸张?
经过多年的大学扩招,高考早已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尤其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升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如果再加上大专等,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有学上。更何况,现在渠道也越来越多,高考已经不是唯一选择,似乎没必要搞得那么紧张。
孩子需要“护考”?
高考考的不只是孩子的课本知识,还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很难想象,连一点噪声都难以忍受,今后又如何能抵抗更大的社会压力?很多失败的路,就是家长和社会善意铺设的。别再抱着“圈养”的心态和培养“温室花朵”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不妨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回归考试的本质,让高考的痛苦少一点,相信快乐就会多一点。
社会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环境,孩子当然欢迎。别说是高考这种人生重大考试,哪怕在平时,谁不希望有一个安静环境呢?能力不足考不好,那是主观因素,无可奈何;环境影响发挥,是客观因素,实属不该。事实上,有些考试也确实对环境要求很高,譬如英语听力考试。
送汤、送饭、酒店包房……家长们这几天24小时的贴身服务,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负担。家长们严防死守,生怕出现一点失误,这种焦虑也会传导到考生身上,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不利于临场发挥。待之以平常心即可,过度在意有时可能适得其反。
公共资源要让路?
每年高考这几天已成了全民总动员,不仅是千万考生的家长、亲戚,还有交通、、卫生、电力、城管等职能部门,统统成了“护考队”。政府做好供电、医疗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提供人性化关怀,无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在高考上消耗过多的社会成本,就是浪费。更何况,怕堵车、怕忘记准考证,完全可以早点出门,十七八岁的人了,难道这点都做不到吗?
动用部分公共资源,为考生提供方便,并非大逆不道。考生也是公众的一部分,况且,在这两天里他们是最需要社会关照的群体,开开“绿灯”,于情于理说得过去。韩国高考也一样,上午的地铁和公交车会增加运力、企业推迟一小时上班、警察署警车这天也将用于帮助运送考生……
整个社会患上高考“群体性焦虑”,暴露出高考“独木桥”式竞争、“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仍然在延续。缓解“全民高考”的焦虑与过激反应,需要多方合作,协力治理。改变高考方式,譬如改一次为多次、统一招生加自主招生等,稀释一年一度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同时,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增加素质教育权重,告别“唯分数论”。
当一个社会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足够科学,不再依赖于一年一度的考试,公众才会以平常心看待这一次考试。
高考“全民总动员”有必要吗?
2019-12-10 21:19:03
相关推荐
- 给中考家长的“五个切忌”“五个建议” 2019-11-25 20:50:38
- 学生中考长跑摔伤 学校补偿部分损失 2019-12-01 18:03:26
- 美国女子遭猩猩袭击面目全毁 整形后首度露面 2019-12-11 11:07:39
- 2013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运用技巧之联系实际法 2019-12-05 09:44:44
- 英语学习质疑:英语为考试而学? 2019-11-02 2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