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2019-12-11 09:25:46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环境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的化学教学目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要求:“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初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而合理地将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融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过程之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呢?
  
  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有多种方法,如单独设课法、选修课法、渗透法、活动法、考察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专题法、模拟法、游戏法……。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渗透法,即结合学科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这是目前最广泛、最有效、最可行的主要方法,是中小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对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因素和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应把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内容的备课、讲课和考查。
  
  (1)结合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相当多的与环境有关内容,直接涉及的就有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氢能源、防止温室效应、防止化肥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
  
  在教学时,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某些有有毒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密切联系实际,开展环境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做,可使学生真正感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真正感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不宜由教师单纯说教,可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等。学生的直接参与必定使其获益匪浅。
  
  (4)环境保护要落实在行动上
  
  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涉及了相当多的与化学和环境相关的问题,例如,充分利用能源、节水、节电、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废弃物污染、防止旧电池的污染、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不用破坏臭氧层的喷发胶、分类处理垃圾等等。如果每一位中学生都能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环境状况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5)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为了孩子,为了地球,为了未来,请每一位教师主动担负起环境教育这一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