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

2019-12-01 12:13:33

  作者:左丙玲

  影视作品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的价值和运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影视作品的运用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会和理解,拓宽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视野,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选择中外古今有影响力的典范名篇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文。不管是说明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不管是诗歌、散文、戏剧还是小说;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感知内容、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理解意蕴;对作者描绘的事物、环境、社会生活和表象下的意境进行想象、描绘。进而进行二次创作,体会、欣赏并成为自己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而涵养精神,完善人格。

  例如教学说明文《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设计者的目的是“使观赏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而纪录片《苏州园林》的视频资料,全景式、多角度把苏州园林的远景近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人身临其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了一次视觉旅游。

  第二,影视作品的应用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视作品的直观性和逼真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影视资料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喜欢的信息来源形式,因势利导,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写作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思考、联想、想象。而影视资料题材广泛,童话、战争、教育、爱情……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影视拍摄技巧也是写作手法模仿的对象。《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表现的《观沧海》一节,镜头的远近交替,细节特写,壮阔的场面,慷慨的声音,让学生在学习《观沧海》一诗时,是发自内心的投入、体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手法,《醉翁亭记》的镜头推移、移步换景等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写法。

  写作教学和影视资料可以完美结合,观后感是最易行的方式。观看、赏析、讨论、交流、写作展示,这一流程是影视观感的基本形式。学生的兴趣会成为高质量完成写作的保证。

  第三,影视作品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愉悦身心,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充实自我内涵,完善自我精神。

  影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性较强,《演讲与口才》杂志就经常引用一些影视作品里的语言作为例子来分析。“高,真高!”这句经典台词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学生们欣赏影视作品,这是一个观看、倾听、理解、体会、欣赏、共鸣、升华的过程,鉴赏的过程就是交流看法、发表意见的口头表达过程,更是表现一个人的审美水平,体现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过程。鉴赏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灵魂升华、自我反省、完善自我的过程。对于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总理谈到在女儿的影响下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时认为该剧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主人公的坚强、阳光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影视作品引申出来的话题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则是教师要选择、指导、把握的。

  第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影视作品或者片段的引入,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课堂环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在诗歌教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意境是很难清楚、明白地讲授给中学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言语只能被视作是老师的无能和应付。而多媒体的应用,影视作品的引入则很好地补充了教师的单调的文字讲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凄冷、坚强、达观的精神境界在飘飞的雪的世界,在天寒地冻的凝固的山水间,在学生的想象里耸立为一种形象,这是文字与影视的完美结合。在加深理解文本的同时,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许多需要文字解说、板书的内容被图文、声像代替,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这还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师生拉近情感,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和心灵沟通。

  影视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好处良多。但是直观的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影视作品也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面对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的中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引用有针对性的影视作品,讲究运用影视作品的实效性,用审美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传授给学生方法是教师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