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高考这“一考”,来决定学生上哪所普通高校、上哪个专业的“终身大事”,被人们习惯称为“一考定终身”。一直以来也广受诟病。但自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近日谈到欲改变这种单一考录方式之后,建议坚持“一考定终身”的声音反而高涨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认同度很高的观点就是,改革将比不改更差,所以不改好。具体来说,在社会诚信没有树立起来和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无论是依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依据学生综合素质作出的综合评价,都将为“潜规则”留下很大的运作空间。
没有错,国人都热衷于讲人情、搞关系、走后门,“于我心有戚戚焉”。但高考改革后发生大范围的“潜规则”,终究很小,而且还可以通过制度补丁来完善;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却早已被现实一次次证明。
反过来,破除“一考定终身”,让学生不再死读书,引导学生培养慰藉人生的正当爱好,培养安身立命的实践意识与动手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仰望星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本应是教育“教人”、“育人”的精义所在。
那些反对在高考中引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的人们,多以“弱者”自居,似乎改革之举只会便宜了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们及其子女。一下子,反对者都成了弱者,似乎真正的弱者——在“一考定终身”指挥棒下煎熬的学生,已经不再需要同情了。反对者好像在说,孩子,为了让你享受到公平,你就忍一忍吧!
也许,这一忍,真的就是一生的痛苦。你想过吗?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