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沙漫天”到“绿树成荫”——青海都兰北沙窝的治沙之路

2019-11-30 09:58:21

新华网西宁9月1日电 从镇上到北沙窝的道路两侧是连绵的农田,青稞、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生机勃勃。临近北沙窝,远处的黄色沙山,与近处蔚然成林的绿色防沙带形成鲜明对比。
  北沙窝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夏日哈镇境内一处荒漠化较严重的坡地,南北宽500米-2000米,东西长10余千米,是早在1978年就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重点县都兰县的“沙疤”里最难看的一处。
  守护这片公益林已有13年的藏族公益林管护员才果告诉记者,没有公益林之前,大风一吹,耕地常常被掩埋,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在我小时候,每年到2月份,都要将农田里的沙子清理出来,我们父子3人赶着骡子车,20亩地一清就是半个月,每天都要拉出去几十车的沙子。”37岁的才果说。
  为防风固沙、庇护农田,都兰县从2000年开始,每年4月份都会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县上2000余名干部、职工每年每人要种很多的杨树,并且要求成活率达到85%以上。”都兰县局长王生全说。
  “这里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79毫米,而蒸发量却在1500毫米左右,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不是一件容易事。”王生全说,为提高成活率,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发现采用“杨树深栽”的方法,能让成活率达到85%以上,北沙窝的公益林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这么多年治沙造林,北沙窝附近地区已经换了模样,沙子掩盖农田的情况没有再发生。”才果说。
  公益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而管护员就是这片公益林的守护者。林地内是否有火情隐患、是否有人乱砍滥伐、是否有牲畜进来啃食苗木……这些都逃不过都兰县近600名管护员的“火眼金睛”。
  记者在北沙窝看到,紧贴农田一侧,深栽的杨树已蔚然成林,遥望北沙窝,成片的杨树也扎根伫立,迎风抖擞。这片横亘在沙地和农田间的公益林,像挺拔的士兵一般护卫着南面的农田,并将自己的“势力”逐步扩张到远处的沙山上。截至目前,夏日哈镇杨树深栽旱作造林面积已达35000亩。
  “都兰县共治理荒漠化16。02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3%提高到现在的近5%。”王生全说。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著名的沙漠之一,也是青海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截至2014年底,海西州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项目等生态建设工程,实现新增森林植被面积33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0%提高到了3。4%。”海西州副局长井建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