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现状与对策福建省疾病防控中心 于恩庶 潘亮
2003年以来,两种传染病震撼了全球,一是SARS,另一是禽流感,都属于人畜共患病,SARS是新病种,禽流感则早在19世纪就已发现了。SARS与禽流感的暴发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及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体系、机制、能力、水平都是一大挑战和考验,也使人们不得不冷静思考一些面临的新问题。于是,人畜共患疾病备受关注。
人类与传染病生死大战由来已久,这是一个自然、历史的长期过程。病原微生物的出现远比人类要早,病毒的生命史达4亿年,某些人畜共患病是否也出现于人类产生之前,现已无从论证。但以现有科技水平与手段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消灭某一种疾病,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病原的变异、突变复杂多样,速度加快,使防治面临更多困难。自19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口数量膨胀,资源消耗加剧,引发新一轮生态灾难,而人类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加剧了病原微生物的变异与迁徙,“超级病原体”不断出现,以至有些专家担心,某些病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人们啊,请注意,别用自己的手残害自己!
近30年间,全球陆续发现了30多种新传染病(其中19种为病毒性)和一批再度猖獗的老传染病,其中相当部分是人畜共患病。当今全世界每年大约五、六千万人,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因此,关注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探讨如何重视与防范人畜共患疾病,是当前事关体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大类传染性疾病。有些病早己发现,但仍不断肆虐,如禽流感。有些则是新发现的,如SARS。2003年以来,美国还发生了西尼罗热与猴痘暴发,前者通过鸟类及蚊蚋向各地传播,后者则由来自非洲的宠物土拨鼠引发。新发生的疾病,由于人们所知甚少,对付起来更为困难,常常引发大的灾难。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通常由人类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引起,如畜牧、豢养、捕猎、食用等等,此外还与战乱、贫穷等因素有关。
人畜共患疾病是由“Zoonosis”这个词翻译来的,意思是指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一些病。现在对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为:“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该病原体既可存在于动物体内,也可存在于人体内,既可由动物感染给人,也可由人传染给动物。大多数人畜共患疾病通常都由动物传染给人。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也有,但比较少见,比如某地曾发生游客向动物园的猴群吐痰,引起猴群大范围感染结核病的事例。
我国目前已发现和明确的人畜共患疾病大致有:鼠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鼠伤寒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弓形虫、、结核病、军团病、莱姆病、斑点热、耶氏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狂犬病、O:157大肠杆菌病、人类埃立克体病、幽门螺杆菌病、隐泡于虫病、乙型脑炎、流感、禽流感、辛德毕斯病、某些环状病毒病、SARS等等。这些人畜共患疾病有的早已发现和认识,有的已被消灭或控制,有些是近年来才陆续被发现的。
人畜共患疾病流行现状与特点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呈活跃态势,不少新病种是从非洲传出的,宿主和媒介也很特殊,如、埃博拉等。有人说,非洲腹地的热带雨林是致病微生物的“潘多拉盒子”。流行的主要原因还是与人员的流动与开发有关。此类病的流行特点大致有:
人畜共患。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巨大灾祸的人畜共患疾病有许多种,绝大多数都与脊椎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有关。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都来源于野生动物,由于人们对地球的开发中范为扩展,使一些人迹罕至地区潜伏于某些野生动物体内的病原体被带入城市,引发一幕幕疫情暴发的悲剧。
危害严重。远者如鼠疫,又称“黑死病”。感染者死亡以千万计,疾病引发整个国家或地区性彻底毁灭的事件在史料中并不鲜见。近者如埃博拉病毒。1976年,初现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数次爆发已显现其巨大杀伤力。全球死于该病的人已有一万,感染者死亡率高达80%既好莱坞巨片“恐怖地带”形象描绘了该病流行的可怕情景。
病毒最早来源于非洲的绿猴,由于非洲某些乡村部落有食用猴血来刺激性欲的陋俗,并愚蠢地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女人的大腿处或耻骨区及手背臂上,甚至以注射猴血的方法来治疗妇女的不孕症和男性阳疾,造成病毒在人群间蔓延,引发巨大灾难。
畜牧业的浩劫。近年来,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风波,其实都是人畜共患疾病惹的祸,疯牛病、李斯特病使英、法乃至整个欧洲的传统养牛业遭遇毁灭性打击,一蹶不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禽流感,被宰杀处理的鸡数以百万计,并一度引发“恐鸡症”,引发很大麻烦。
流行趋势
人畜共患疾病病种越来越多,旧思未除,又添新病。病原体复杂多样,要消灭一个病种非常困难,只能积极防治,控制在不足为患的程度上。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大举进入一些人迹罕至的原始生态地区进行开发,人群、动物、物质的流动大大增加,而防治措施并未加强,以致发病增多。
流行因素不断增多。如都市家庭中饲养宠物已成时尚,人畜共患疾病也从农村、牧区进入城市。人们在尽享宠物带来的快乐时,也增加了患“宠物病”的风险。
畜禽产业及产品的风险增高,此类疫情主要有: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病、减蛋综合征等,发病面广、多属人畜共患,对畜禽养殖业,对人民健康危害重大。
动物疫情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家庭散养户,二是外地输入的病畜。发病因素主要有:(1)、人对家庭散养户免疫不落实,免疫覆盖率低,冷链系统不完善。(2)、外调入活畜无法严格管治,数量大,活畜病畜沿途排泄,污染环境,病原沿途播散,交通沿线多己成为传播病原的疫源地,存在着动物疫情向人间播散、蔓延的重大隐患。
善待动物
以SARS为例。发现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能携带SARS病毒后,许多人宛如发现了身边潜伏的凶险敌人,原来造成这么大祸害的就是你啊!于是必欲干净彻底消灭之。其实,真正的肇事者并不是野生动物,而恰恰是人类自己。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携带SARS病毒,但它们本身并不患病,只是病原的携带者。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自然,大举进入本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和领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也接触了许许多多原先从未接触过的病原体,把病原体从原始森林中带了出来。
对发现的宿主动物怎么办?根据传染病防治实践以及自然疫源地理论,对某些高危野生动物类群,在野外的并不需要统统围剿消灭。对已捕获或养殖并发现其确实携带病毒的,则应迅速采取强有力的扑灭措施。为了人类健康,扑灭染病动物,显然是必须和迫不得已的,但在平时,人们应更多地了解和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处。
防治策略:多方合作、共同攻关
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涉及人、动物、环境,对一系列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疾病开展防治,需要政府以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要有公共卫生学、临床学、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方面面的专家参与,要有卫生、农业、林业部门、科研机构、医学院校等多方面协调和配合,充分整合资源,全力协同攻关,才能有效扼制来自人兽共患病的进攻。
人畜共患病,必须“人畜共防治”。首先须查明病原来自哪些动物,疾病发生于哪些地点,比如SARS,其病毒的主要宿主都有哪些动物?有无传播媒介?传播途径是什么?病原在自然界是如何生存、如何进行世代交替?人们在捕猎、贩运、买卖、饲养、宰杀、处理、烹饪、食用环节中,哪个是引发病毒传播的主要环节?等等,这些都是防治人兽共患病过程中亟待明确的关键问题。人畜共患疾病,以往也称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不明确,就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只要明确了动物宿主、传播媒介、控制其源头,切断其传播链,疾病流行就将被控制。
人畜共患疾病:现状与对策
2019-07-23 18:54:11
相关推荐
- 高考冲刺阶段学习方法精华 2019-11-27 21:41:05
- 广西3.58万考生报名参加12月英语口语考试 2019-10-16 22:56:27
- 济南市教育局:网传2012济南中考分数线,别信! 2019-12-08 19:56:41
- 云南网上阅卷预计20日结束 23日晚可查成绩 2019-10-24 20:35:46
-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备课策略 2019-11-10 1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