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

2019-12-02 16:37:24

作者:四川雅安中学 兰 巧
  
  一篇好的习作应该是单纯而丰满的,单纯不是简单,而是主题明朗鲜明;丰满不是臃肿,而是细节丰富饱满,不给人芜杂繁复之感。阅读我们同学的作文,常常感觉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思考问题的根源,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细节描写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文本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其能有所体会,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就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反应社会现实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精彩的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多观察,多积累,多阅读,多感悟,自然能从生活中采集到生动鲜活、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生活中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对细节的精心选择安排非常关键。如何挑选生活中的精彩细节呢?
  
  首先,细节必须具备生活的真实性。朱自清先生在答《文艺知识》编者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几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上意境。”“只在真实”,这确实道出了作文的一条重要规律。有内容的真实才有情感的真实。而由于各人的性格,胸襟、见识、素养不同,观察、阅读的角度、范围不同,经历、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一致。这诸多的“不一致”就是文章的个性——真正打动读者的地方。如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断,描写朋友即将分别时的情景:“我静静地收回脚步,夜风渐起,吹起我凌乱的头发,我把手缩回衣袖,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在这静静的校园黄昏,为我悄然演绎着让人心碎的苍凉!”在暮色将垂的黄昏,朋友离别,不免泪眼婆娑。语句简短,却营造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新颖贴切的比喻,深深刺痛读者的眼睛。这样满含深情的细节,没有真切的体验是无法创造出来的。 而就是这些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会体现了你文章的个性。
  
  其次,细节必须具有典型性。细节的典型性不同于人们常说的“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中的“典型”,它主要是指选择细节要有独到的视角、独有的特点,尽可能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环境景物更真实,人物性格更丰满,从而深化作品的思想。细节描写就是因为具有了典型性,才使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例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细节还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药》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此外,细节描写要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象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
  
  一般说来,考场作文大多篇幅短小,因为篇幅短小和内在格局的单一性,就只能选择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以一斑窥全豹,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可以这样说,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决定了文章的高度和深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和重要作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积累精彩细节,在创作中精心打造细节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