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成都20中学 肖乾伦
四川省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两年了,然而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却遇到了不少困惑。这种困惑在我身上最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我疑惑的是,现在的作文到底该怎样教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怎样实现这个目标?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不喜欢写作文,写的作文常常显得很“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多种的。但是对照新课标,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他们写不好,没有享受到写作文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枯燥死板,没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他们的作文差,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差,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学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入手,彻底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专门的思维训练课时,怎么解决呢?我的办法是让作文课堂来承担这一训练任务。也就是说,我把学生的作文课上成了活泼的、有趣而生动的思维训练课。根据我所承担的是第一届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他们的作文思维训练课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课型:
一、设置观察场景,让学生走近去,“看”生活。
上这种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读“生活”这部书的浓厚兴趣。每到作文课时,我就会给学生创设某种场景,带动他们观察。比如:①随手折下一根枝桠,插在教室讲桌的粉笔盒里,让同学们上来仔细观察,然后在课上谈所见与所感;②带同学们到生物实验室,观察几种不同的蝴蝶标本,把所见记下来,整理成文;③与学校电教室联系,给学生播放一些短小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察;④夕阳西下,天色将晚,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观察各种飞虫的活动。当然,春花秋月、桃红柳绿、飞雪漫天,就更是让他们观察的好时机。有时候,我还叫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把他们认为优美的景致照下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有了这种仔细的观察训练为前提,可以说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而不至于言之无物。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不能光是用肉眼,更要教会他们用“心眼”,就是大学者王国维所谓的让“外物皆著我之色彩”。正是因为这样,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种事物,但每个人的感受和结论都不相同,这就有了千差万别,写出的作文也是丰富多样而不雷同的。
二、提出观察问题,让学生走进去,“悟”生活。
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要善于提出疑问。记得高一下期,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作家对荷叶荷花的别样感受与细致描摹,对写景的文章有了一种冲动。正好,我们的教室外有条叫桃溪的小河,当时又正好是夏末,于是我要他们写作文“桃溪之夏”。当时讲好了,作文不必太长,几百字即可,但必须有独特的观察和感受。结果绝大部分同学写得不理想:要么简单地罗列桃溪的景物,要么生硬牵强地说桃溪流向远方象征了他们美好的未来,或者简单地由桃溪联想到家乡的什么什么,根本就没有抓住桃溪的特征,景写得太死了,抒情又太空洞了,总之,他们只在用眼“看”,没有用心“悟”;只有简单的“观察”,而没有充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的的作用,更没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讲评时,我指出了学生们的各种失误,然后带他们到教室外的桃溪,要求每人只能观察桃溪的一种东西,哪怕只是一棵小草。这样,一下就解决了由于写景太多而内容空泛不集中的问题。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了什么?你的情感有何变化?等等。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不仅写景因选择的对象少而内容充实了,特点突出了,而且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情感抒发也有了坚实的内容做基础,读起来自然让人感到真实而充满感情。这样,同学们在充分观察的同时还能巧妙地想象和联想,效果很好。
以上两种方法的核心在于“看”和“悟”,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形象思维的问题而作的努力,下边讲的第三种课型则是为了解决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的。
三、实现观察需要,让学生融进去,“品”生活。
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一个人对某个事实、现象、矛盾的解析所做的努力越大,他就会越加相信这个事物或现象。基于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思维特点,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有效形式莫过于开展课堂辩论,这就是所谓的“品”生活。上课时,我们可以采用播放视频、展示报纸剪辑等形式把各种生活现象、问题,各种矛盾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与辩论。训练中,必须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训练目标,比如摆现象,究实质,说危害,找方法,做类比引申等都行。目标确定后就可以制定训练方案。课堂上的训练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质疑论辩、即兴发言、代表发言、书面总结等。当然也可以采用大专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说话有了思辨性、条理性,同时听和说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也有趣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