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家,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他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在战争方面,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恋。由于自信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不过,他的自恋又让他兵败滑铁卢,结束了他的生涯。
一生大小征战百余次,大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曾被誉为有史以来的常胜将军。最得意时,他曾说:“在我的字典中是没有‘不’字的。”但一生的悲剧就在于说了这句话。为什么一生的悲剧就在于说了这句话呢?他与法兰西共和国一起沉浮的人生,又反映出他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波拿巴(1769—1821年),法国资产阶级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的没落贵族家庭,受启蒙思想影响,参加法国革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任炮兵上尉。1793年,出色指挥土伦战役,击溃王党军队,获少将衔。督政府时期因与雅各宾派关系密切,一度被捕。1795年10月,任法军统帅,王党军叛乱。1796年率军进攻意大利,1798年入侵埃及。1799年回国,发动(11月9日,共和新历雾月18日),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即《法典》)、商法和刑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内王党势力;对外多次粉碎反法联盟,严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于圣赫勒拿岛。
自信使不断挑战命运
自信,是一种对自我形象、能力和性格的积极评价。它是个人相信自己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但过分自信就有可能形成自恋型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常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对权力、美貌或理想爱情有着自我陶醉式的幻想,要求别人持续地注意和赞美。
以为例,从小就十分争强好胜。孩童时,他时常揍比他大一岁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却先到母亲那里去哭鼻子告状,使约瑟夫再受母亲一顿训斥。有一次,小学教师把孩子们分成两组,玩罗马人打败迦太基人的游戏。起先被分在迦太基人组,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个分派,因为他不甘做失败者。他又哭又闹,使得游戏无法开始,直到约瑟夫(被分在罗马人组)答应弟弟调换位置才结束了这场风波。由于勇猛好斗,他父亲在他十岁时就将他送到布里埃纳预备军官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初到军校时,备受歧视。由于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便与他们打架,直到那些同学不敢再歧视他。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任炮兵团少尉,他积极投入这场革命运动。1793年,面对王党分子的疯狂反扑,被派往参加围攻土伦的战役。在战役中,他巧用炮兵,摧毁了敌军的工事,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勇气,由此不断受到上级的提拔。后来他又奉命出征意大利和埃及,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就这样,很快从科西嘉的一个乡巴佬荣升为法国最受欢迎的人。在早年生活中,相信自己胜过相信上帝,这为他后来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1799年10月9日,率领五百精兵从埃及返回法国。他16日抵达巴黎,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这愈加增强了他对命运的要价与挑战。同年11月9日,发动了“雾月”,解散了共和国的督政府,把权力交给以自己为首的三位临时执政。其中,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手腕。
在法国的崛起,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各国的王室。他们视法国大革命为洪水猛兽,不屑与这样行伍出身的暴发户对话。1800年英、俄、奥等国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与决战。亲率两万兵马,出其不意地翻越了法国与意大利交界的羊肠小道,进入意大利境内,击败了奥军。同时,又向沙皇保罗一世献殷勤,使他退出了反法同盟,最终使英国陷入孤立,最后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亚眠和约》,承认在欧洲占领的疆土。
这一系列胜利使在国内的声望升至极点。他被推举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但这并不能满足的胃口,他的梦想是成为法国的第一位皇帝。结果法国元老院于1804年5月18日正式授予“上承天佑共和国法律制定的法国人的皇帝”称号。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盛典。当教皇庇护七世拿起皇冠准备戴在头上时,他突然接过皇冠自己戴在头上,又将另一顶较小的皇冠戴在皇后约瑟芬头上。这一举止震惊了所有与席的王公大臣。视上帝如仆人,胆敢在加冕时自戴皇冠,打破君权神授的传说,他的野心已远远膨胀出欧洲的疆土,他要做这个世界的君主!
自恋使向欧洲宣战
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要令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来越走向自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挥兵多瑙河,将奥军主力围困在乌尔姆要塞,迫使他们投降。接着他率军攻占维也纳,逼得奥皇弗朗西斯出奔奥尔莫乌茨;引诱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与他决战,结果大胜联军。由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则乘机大肆瓜分欧洲。他把自己的兄弟与近臣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做国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欧洲秩序。
对于的这些侵略行径,欧洲列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年后,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结果再次被率军摧毁了。到1810年,不仅是法国的皇帝,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60万大军征讨俄国,他坚信战争会在1812年内结束。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对大军采取了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的策略,在逼进莫斯科时焚城三日,这使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五个星期后,不得不下令撤军,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比库图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国的严冬。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及俄国正规军与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中,的60万大军彻底崩溃了。他只率2.7万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征战俄国大败而归,敲响了他命运的丧钟。1813年春,俄、英、普、奥、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半年多的交战,大军终于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1814年4月6日,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他虽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只留下“滑铁卢”的败绩。
此后,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度过他的余生。他在那里过了六年无聊至极的日子,不断反省他一生的功过得失。据说有人送了他一本中国的《孙子兵法》,看得他大为惊叹,后悔没有早得到这本书,那样他就有可能打更多的胜仗。
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自恋一词在英文中为narcissism,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的意思。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纳西斯(Narcissus)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自恋型人格障碍定义及行为表现见表1-5)。这使得他在为人处世时,盲目自信,为所欲为,并完全按自我意志行事,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力劝他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一概置之不理,甚至不惜与其中的一些人决裂。
成也自信,败也自信。他用自己一生的兴衰告诉人们:过分的自信可以导致自恋。而自恋会使人贪婪得不知天高地厚。是一个被自信惯坏了的孩子。他不明白成功可以使人变得自信,也可以使人变得自负,众望所归随时都可能变成众矢之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屡屡得手,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有的只是冲击意识。其结果就是,他战胜他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我的机会就越大。
虽曾建立赫赫战功,可他在历史上的最后记忆,却是“滑铁卢”败绩。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打了太多的胜仗,这使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赌徒。虽曾赢得好不痛快,最后却输得一干二净。这都是因为他太自恋了,恋到天昏地暗、不知好歹。曾视命运为女人,殊不知,女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真正应该看的书,不该是《孙子兵法》,而应该是《道德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