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对课题研究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在改进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在中小学课题研究实践中,依然存在重立项、轻管理,重结题、轻过程,重成果评奖、轻成果转化及应用等问题,导致课题研究形式化、功利化现象日益突出。
如何把课题研究做得切实有效,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在服务教师成长、引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念好“真”字诀。
课题研究的问题要“真”。开展课题研究,选好题是关键。课题研究者要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真问题”有助于揭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改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研究“真问题”,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题。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才是教育科研真正的“科学性”与“方法论”。在课题选题过程中要有研究“真”问题的心态,按照“选题要小,立意要高,研究要深,拓展要广”的要求,科学慎重地选题。
课题研究的态度要“真”。态度要认真,目的要明确,认识要到位。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可以说,课题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工作即研究”应是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基本方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有长远目光,要真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进行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评优晋职、装点门面。既要克服课题研究无用论,又要克服课题至上论的错误倾向,正确把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过程要“真”。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是一个从研究假设到理论验证、到组织实施、再到成果推广的去伪存真的动态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要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又不能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既要重视开题时的“轰动场面”,更要重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既要重视课题的结题验收,也要关注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真正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在研究过程中把课题做实、做细、做真。
课题研究的成果要“真”。衡量一项课题是否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关键是看这项课题是否取得了符合研究内容和目标的成果。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因此,课题研究者在梳理提升课题研究成果时一定要客观真实、有特色,不拾人牙慧或人云亦云。课题成果必须是研究者亲自通过潜心研究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剪刀加浆糊、复制加粘贴来完成的。对成果的总结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不夸大也不缩小。要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切实把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好,把取得的成果提升好,把存在的问题分析好,成果既要有理论的提升,又要有真实的数据及必要的推理过程,而不是东拼西凑、照抄照搬。
总之,教师只有心存“真”字,才能把课题研究做得从容,做得扎实,做得有效。唯有此,才能凸显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刘军(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