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下一页 一、科学探究的原则
为了保证科学探究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明确目的性
教师应该理解探究教学过程、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他们去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科学探究的真正目的及教学最终目的。
2、非指导性教学
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的问题,教师不可指导。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放弃想当“演员”尤其是当“明星”的想法。施教之初,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3、师生共同学习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演员中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即使有些探究的问题教师也不知道答案,这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另外,教师还特别应该当好一名“优生”和一名“差生”。通过“优生”的作用,在关键点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差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
4、教学过程的发散控制
由于创造活动的特点,教学中发展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才是探究及创新教学的本质。因此,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备课的程序沿着固定的教学进程活动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课堂自然发展的情况,随机应变地控制教学过程,不可死板、机械。即使在一节课中完不成教学任务,也是情理之中的、十分自然的现象,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强制性地扼杀学生的思维。
5、营造创造教学氛围
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任何师生不得讽刺、讥笑甚至将集体、个人意见强加给发表见解的学生。师生间在情感领域的和谐融洽是十分重要的。
6、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在创造活动中,从开放的发散思维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必须通过闭合的聚合思维来进行归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单纯的发散性思维或单纯的聚合性思维过程都不是真正的创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同时还要在一些必要的地方让他们学会通过聚合思维整理归纳这些思想观点。
7、课堂教学必须有“脊柱”
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的程序,这一程序其实就是思维的程序,它既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探究学习的步骤,又是一节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与主要任务,他们是课堂教学的“脊柱”。程序中的各个要素相当于“脊椎骨”,它们对于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每一节课内至少要有一个问题运用一条程序化的思维过程步骤。
1 2 下一页
关于化学科学探究的几个问题
2019-09-11 16:50:28
相关推荐
- 933万人今日参加高考 20省份实行新课改 2019-11-07 06:04:37
- 2014中考化学必备:备战口诀 2019-11-12 22:10:23
- 新中国举行全国统一试题的高考始于何时 2019-12-05 12:23:32
- 北大在湖北录取162人 囊括理科前四文科前六 2019-10-18 16:50:08
- 巧用素材,增强论述力度 2019-09-26 08: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