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2019-11-20 11:28:5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开始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和喜欢。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乐意采用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问题将成为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材内容的开放
  
  教材的开放性是由新课程中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决定的。以往教师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由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有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发生了哪些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要求和课时是多少?于是,教师备课时,就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忽略了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新课程关心的是课程的三维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每一节课教什么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化和老师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营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实施新教材后教师最关心的就是考试的指挥棒,但是,教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而不是考你所教的那种版本教材上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开放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是知识的忠实执行者和权威者。
  
  而在新课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是由四方面知识构成的:一是由教材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个人的教学经验产生的知识:三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四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生成的知识。
  
  这说明知识的生成,不是惟一传授的。教材的知识不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内容,而是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及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与媒介。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控制者,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创造性的利用者,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生成教材文本中没有展示出来的新知识。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
  
  在陈腐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被动,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创新精神不足。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教材删掉了大量的例题,增加了课堂实践,探究式的题目,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由单方面的发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四、教师教学方式的开放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角色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教学和实施新课程。作为教师,走进新课程后,一是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这样才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伴。二是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个反对,二个参与,三个凡是,四个互动。一个反对是反对满堂灌:二个参与是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三个凡是:凡是学生看得到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能动手实践的要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四个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互动,人机互动。要创设互教互学的学习氛围,作到教学相长。三是要优化课堂问题情境,把学习的内容间接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让学生在迷茫求索,在争辨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丰富了生命的色彩,真正载体现了学生发展意义上的自由和尊严,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