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的问题情境

2019-11-23 10:57:10

1 2 下一页

  【摘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

  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需要问“为什么”时,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启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问题性的思维过程,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动因。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奥苏伯尔的有意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见,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关系到探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2.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