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台前幕后的第一主角

2019-11-23 08:18:54

  根据党史资料记载,对遵义会议产生重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应该至少是、、周恩来、四人,其中尤为关键。

  确实,无论从酝酿到召开,还是从贯彻到落实,在遵义会议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遵义会议台前幕后的第一主角。

  第一,“三人行”构筑了遵义会议的“物质基础”。长征出发后,同、走在一起。就是这一“三人行”,拉开了日后一出惊天动地历史活剧的序幕,这三人同行的相处中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张、王,组成了反对李德、博古错误领导的“队三人团”。用自己的话来说,“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放下了物质基础”。

  第二,通道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行军方向。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惨重损失,但李德、博古仍让部队北行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当然,红军后来实际上是按的主张,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逐渐扭转了危局。但问题是,长征前对五次反“围剿”也提出过不少正确意见,却都没有被采纳,为什么这次转兵贵州的主张却被接受?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湖南西北边境一个叫通道的县城举行的会议上,当时被人们视为党内地位仅次于博古的二号人物带头支持了的主张。正是由于的主张被会议采纳,才改变了红军长征路线,使红军避免了与兵员数倍于己的敌人正面交锋的危险。

  第三,毛、张谈话搭建了通道会议的平台。据当时随军长征的罗明1986年回忆,罗到达通道的第二天去见时,碰巧遇上毛、张正在一起谈话,罗站在门口等候时不经意间亲耳听到了谈话内容。张对毛说:湘江战役通过四道封锁线后,红军损失惨重,敌人发现了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正在调集大量兵力展开包围。此时明确向提出:不能再照原计划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而应改为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显然,他们二人的这次谈话是通道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通道会议则是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前奏。

  第四,张、王橘林谈话为遵义会议进行组织改选作了强力铺垫。遵义会议前,与之间有一个著名的“橘林谈话”。在一片橘林里,问:“我们这次转移(指长征)的最后目标究竟定在什么地方?”答:“咳,也没有个目标。这个仗看起来这样打下去不行。打仗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要出来吧!”

  当晚,就把的这些话告诉了,然后又转告给了。几个人一传,几位将领也就都知道了张推举毛指挥军队的想法,大家都赞成让出来指挥。曾对此举作了这样一个评价:如果没有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来,遵义会议就不可能开。他不提出来,也没有别人敢提。过去苏区多少同志因为提不同意见挨整呀。如果谁也不提,毛主席也出不来,我们红军就不可能胜利到达陕北,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如果不是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遵义会议就只能是按照黎平会议的决定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从组织上让进入常委参与军事指挥,问题还是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第五,遵义会议上作反报告,为会议确定思想基调。会上,博古作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后,作反报告。他旗帜鲜明、全面系统地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错误军事领导,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单纯防御军事路线定下了基调。然后,作了重要发言,深刻地分析了错误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紧接着发言,支持的反报告和的发言,并提出由来指挥红军。会议结束时,推选为常委,指定起草会议决议。之后,常委讨论分工问题,决定由取代博古担任,在党内负总责。

  我们总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和等一起为遵义会议成功举行建立了丰功伟绩。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并使其落实的第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