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木辉
目前,《语文建设》组织开展的“真语文大讨论”如火如荼,颇有广度与深度,触角已伸向逻辑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不揣浅陋,也就逻辑教学的相关话题谈点看法。为直观呈现师生欠缺逻辑知识的负面影响,笔者从十多年前的一道中考语文试题谈起:
贵州省黔南州某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词语按词义范围大小排列,合理的顺序是:
A.图书馆、馆、手提式图书馆、口袋图书馆
B.馆、图书馆、口袋图书馆、手提式图书馆
C.馆、图书馆、手提式图书馆、口袋图书馆
D.图书馆、馆、口袋图书馆、手提式图书馆
评分“参考答案”为C。其实,该题无正确答案。因为:虽然“馆、图书馆、手提式图书馆”之间是词义范围大小的关系,且按词义范围大小排列,但“手提式图书馆、口袋图书馆”之间不是词义范围大小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若将“手提式图书馆”划分,无论如何也划分不出它有种概念“口袋图书馆”。笔者参加了当年的中考语文评卷,对评卷中的相关情况记忆犹新:许多语文老师认为,因为“手提式图书馆”比“口袋图书馆”大,所以前者比后者的词义范围大。这显然是不对的:篮球比乒乓球大,但我们能因此认定篮球比乒乓球词义范围大吗?
出题人出错题可能是一时之误,暂且不论,而评卷老师经过争论尚且认识不清,这就令人深思。老师尚且如此,学生可想而知!事实上,学生作文出现大量病句,就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如:“菜园里有蔬菜、青菜、白菜”;“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一个因病未到”;“参加学雷锋做好事的,不仅有团员,而且有老师”……学生由于不懂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等初步的逻辑知识,误将它们当成了并列关系,造成语用错误。至于概念不准确、推理不正确等,更比比皆是,不再赘述。而仅凭这些就足以说明,中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其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为什么初中生对必要的逻辑知识竟如此缺乏呢?答曰:大纲无要求。无论是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都未对初中生学点逻辑知识有所要求。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里,只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不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要求”里,只提“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不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里,只列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且对汉语知识还具体列出了语音、标点、汉字、词、短语、句子、修辞,不列逻辑知识的教学内容。可见,大纲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还是“教学内容”,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到逻辑知识。以前的几套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是如此。大纲无逻辑知识的要求,教材固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唯纲是尊,固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去教逻辑知识。这就难怪:不仅学生说话作文不合逻辑、语病百出,而且教师对逻辑知识也几近淡忘、不甚了然(因教学实践不再涉及)。
以上谈的是新课改以前的情况。那时“知识”还未完全“淡化”,大纲还有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但逻辑知识已被去除,以致师生十分欠缺逻辑知识。这一情况,本应对新课标的制定和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经验教训,让新课标和新课改引以为戒。然新课改后,“淡化知识”搞到极致,在“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理念支配下,课标及教材(无论试用本还是修订本,无论必修本还是选修本)中更是没有半点逻辑知识,以致师生更加欠缺逻辑知识:也难怪教师不讲逻辑而任意“人文”,学生毫无逻辑而胡乱“生成”!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应该获得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因此,数理化学科的大纲及课标都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知能关系(形成能力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告诉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凭借逻辑知识的教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比如对数理化概念原理的理解、定理定义的领会、推理论证的掌握等,要靠较高的语文能力。而作为指导教学的大纲及课标,居然不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和工具学科的语文教科书,居然没有半点逻辑知识的教学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或许有人认为:大纲及课标不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语文教学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大纲及课标要求培养的读写听说能力中已包含了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即便读写听说能力中可以理解为包含了逻辑思维能力,但作为指导教学的大纲及课标,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否提出要求,其指导作用毕竟不一样,何况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标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对逻辑知识仍只字未提,难道能靠无要求、无内容的教学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或许有人要说:何必在大纲及课标中提出要求,在教材中安排内容?因为学生已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获得了感性的逻辑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笔者认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固然不单在书本中获得,还可以在生活中获得,但在书本中获得与在生活中获得毕竟有自觉与否、数量多少、速度快慢、质量高低的区别,故不可以用生活中的学习代替书本中的学习;否则,就没有必要开办学校,就没有必要学习书本知识了。总之,笔者认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逻辑知识的安排,语文大纲及课标无要求,语文教材无内容,这实在是个大缺陷!
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对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学要使中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一不需要逻辑知识。比如:学生阅读和听话,要准确领会词语运用的含义,准确领会语句排列的条理,正确把握谋篇布局的逻辑,等等,无一不需要逻辑知识;同样,学生作文和说话,遣词造句要准确运用概念词语,排列语句要讲究连贯通顺,谋篇布局要注意内在逻辑,等等,也无一不需要逻辑知识。不让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必将妨碍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必将妨碍他们对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再说,语法、修辞、逻辑,是语言学习运用的三个方面,语法管通不通,修辞管好不好,逻辑管对不对,它们互相联系又各有分工,其作用不可相互替代。“好”必须建立在“通”的基础上,“通”必须建立在“对”的基础上。因此,要真正做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学习语法修知识与逻辑知识。再从大、中学校教材的衔接过度看,要求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也是必要的。学生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中学到大学,教材编排要有一个合理的“序”,以利学生学习。其实,大学里许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了解了它们的大致轮廓(只不过学习得较为粗浅),大学阶段的学习只不过是中学阶段的深化和扩展。如修辞知识,中学阶段有要求,有安排,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曾粗浅涉及,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只是更为深化,更为系统罢了。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注意到了大、中学校教材的衔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有的专业性太强的学科知识,不能在中学阶段有太多的介绍。但作为基础和工具学科的逻辑知识,还是应该像修辞知识那样,在中学阶段有一定的渗透和介绍。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严密思维的能力,而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必要。因此,应该让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胡明杨先生在《中学语法刍议》中指出:“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而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所以适当安排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是必要的。”(《语文建设》1995年第2期)显而易见,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了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质量,课标应有要求,教材应有内容。否则,这种训练将无法有效进行,其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美好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多年以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对逻辑知识有安排,而后一砍而光。这也许是因为教材编写专家担忧中学生学逻辑知识困难,会加重学习负担。其实,不要说高中生,就是初中生,让他们学点逻辑知识,也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的机能大大增强,能进行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能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其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增强,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但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参见华中师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第67、68页,1985年版)可见,初中生由于脑机能的增强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的日益增强,能学习有一定难度的逻辑知识,何况高中生!同时,由于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教材应有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以便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说,学生能学习十分抽象的数理化知识,难道就不能学点逻辑知识?学点逻辑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学科,而且有利于他们学好其他学科;而其他学科严密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思维训练,又可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在中学阶段,逻辑知识的学习应贯彻简明精要实用的原则,联系实际,着眼运用,精选材料。这样,让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不仅不会加重负担,能够学好,而且会学得轻松愉悦,兴趣盎然。
总之,笔者认为:中学生学点逻辑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应让他们学点逻辑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课标应有要求,教材应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