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行各业各部门都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力,无论是网络环境还是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整治,都在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政教处、班主任、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了学校专职的德育教育队伍。而作为教师,人人都应该是一名德育工作者,他们也同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学校德育教育队伍,课任老师若能把德育与各具体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生物教师则应对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重点原则、方式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一、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遵循德育的导向性
首先,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德育指导思想和德育意识,这是德育导向的思想基础。《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为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德育任务、内容、方法等,这些都应成为生物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其次,教学中要对德育因素的内容了如指掌,这是德育导向的知识基础。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十分丰富、既有教师本人的德育因素,又有教材的德育因素。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德育因素:
1.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的国情教育。包括以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基本素材的自然的国情教育内容,以我国古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成就为基本素材的历史的国情教育内容,以我国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成就为基本素材现实的国情教育内容,以及我国人均拥有水、耕地、矿物及生物资源相对贫乏的危机感教育等。
2.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生物科学观点的德育教育。包括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遗传和进化观点、自我更新和整体、以及生态的观点等。通过这些观点的教育,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生命物质是运动、发展的,生命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生命内部的矛盾性,生命物质运动中的量变与质变以及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卫生保健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包括卫生保健、科学用脑、青春期及性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等。这里指的“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再次,教学中要把握好德育的正确导向,避免偏差。教师在处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在其他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时,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偏差的,但有时会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产生片面性,而出现导向上的偏差。例如,在国情教育中,很多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国情教育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如不注意就会出现狭义的民族主义倾向;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国情比较时,如不注意就会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不注意避免这两种倾向,即使有良好的德育意图和丰富的德育素材,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众所周知,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乃至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就会在某些学生心中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一位学者这样说过:“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和其他所有教师一样,生物教师既然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就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示范性的重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就要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既要重视言教,更要重视身教,给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例如,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形成良好的、科学的思维、语言、方法、卫生等方面的习惯。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德育的趣味性、要适应学生的特点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要有趣味性、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能吸引学生。因此就要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忌教条式说教。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护树、爱鸟、环境保护等的实际活动和宣传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实习等;要求学生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课外实验等;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标本,写观察日记、小论文、调查报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教育等。在这些众多的实践活动中、德育内容渗透其中,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时机和途径。特别是外出的实践活动,祖国大好河山的熏陶,各种知识信息的获得,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德育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讲究德育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德育的实效是很难测量的,它不如知识教学那样有较具体的测量标准、手段和方法。虽然如此,德育的实效仍然可以从学生的考试试卷、听课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平时的行为表现等方面予以考察,进而了解德育的效果。另外,还可以从师生关系上来考察德育的实效性,一般情况下,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德育实效的大小成正比。师生关系好,学生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则德育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
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好德育教育,对生物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1.有意。即有德育意识,要把德育与学科知识、能力放在同一个目标水平上来进行,始终把德育当成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不能忽视。“有意”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
2.有机。即把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把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有机”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
3.有效。即德育要讲实效,德育的实效可以说既是目标,又是检验的标准。“有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
要做到这几点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思想觉悟、人格特征(包括性格、信仰、品德等)等,才能适应教学中进行德育的要求,才能完成生物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大环境来保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学校专职德育教育队伍,同时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有机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受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