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青田县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 吴建芬
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它是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诗歌的阅读,应该放弃纯粹理性、纯粹思想性的解读,用开放的心态,回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所谓回归诗性的阅读,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阅读,尊重诗歌的情感情绪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面向诗歌意象本身和语言本体,暂时放弃思想预设和解释企图,在对语言和意象的专注探触与重新体验中,融入生命感觉与灵魂,就会触及诗歌内在的血肉,得出思想或者引发你的生命情感、情绪,甚至莫名的感动。所以,笔者认为,不妨打开所有的生命感官,用体会的方式回归诗性的阅读。下面就以《纸船》的课堂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回归诗性的阅读。
一、在“情”中体会,回归诗性的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诗的生命是感情,是激情,没有情就没有诗。”许多精美的现代诗歌都具有它独特的情感美,情感美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冰心的《纸船》首先就美在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及浓郁真挚的情感美上。在“情”的体会中,让学生走进思念,走进美好的情感,使整个课堂被真情萦绕,唤醒沉睡的情感体验,这是回归诗性阅读的前提。
《纸船》教学中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同学们,曾经听过这首歌吗?
生(众):听过。
师(深情地):是啊,一首歌曾让多少赤子泪流满面。1923年,有一位年轻的女孩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于是她离开了心爱的家乡,远离了疼爱她的母亲,独自背上行囊登上了赴美留学的邮轮。邮轮渐行渐远,对母亲的思念却愈来愈烈,她拿什么来解除心中的思念之苦?面对冰冷的船舱、苍茫的浪涛,纸船便成了她排遣思乡之情的最佳选择。在为母亲折叠的那一只只纸船里,寄托了女孩对母亲所有的思念。她还为她的母亲写下了首饱含浓浓真情的小诗,想知道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吗?好,那先听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听完后请告诉我从诗文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舒缓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流动,学生凝神静听,老师深情的朗诵轻叩着学生的心扉。读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貌似寻常的新课导入,却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发了学生体会游子对母亲那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拨动了学生感情上的心弦,激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有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铺垫,再加上教师本人深情的朗诵,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这种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方能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母子深情感染着,情到深处,有的学生甚至情不禁地潸然泪下,这是真情的流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折射出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