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迷”弃创新 专家质疑高考取消科技竞赛加分

2019-10-29 12:44:32

  高考加分不应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项彻底关在门外。13日举行的2015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研讨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呼吁,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更多综合性创新人才的聚集,应鼓励更多学生跳出埋头苦读、参加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作为基础教育“指挥棒”的高考,将“加分杠杆”撤离青少年科技创新赛场,实在有点一刀切。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为了追求公平,大幅减少加分项,明确规定“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而实际上,较数理化学科竞赛,乐于参与科创竞赛的孩子们,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显著高于奥赛人才或普通学生,特别是创造力方面,科创人才优势明显。

  任友群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还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五门总分;无论是同年级评价还是跨年级集体评价,学科竞赛参赛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科技竞赛参赛者的成绩。在学业成绩上,科技创新人才显著弱于学科竞赛人才,甚至相对于不参加各类竞赛的普通学生也不占优势。“高考指挥棒变奏后,许多青少年科创人才纷纷‘转岗’,要么放弃创新埋头刷题,要么干脆放弃国内高考,出国求学继续科创。”

  诚然,科技创新类竞赛在对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上,不如学科竞赛只看卷面成绩,一目了然、公平公正。但是完全忽视科技竞赛在创新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无异于因噎废食。任友群建议,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首先应该加强公正性和权威性,增加评委数量,提升受邀评委的层次;提升现场答辩的权重,从项目答辩变为选手答辩;规范评审机制,更加强调评审组而非评审个人的评审权;建立追溯机制和项目社会公示机制,将社会监督引入竞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