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高考生回顾:我当初高考前的一个月

2019-11-29 20:13:36

高三,现在回想起来,在二模结束之前基本都是在无数的练习题中穿梭。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高考前的这一个月,这一个月让我从一个期望考上北大的人,变成了能够考上北大的人。

把我自己经历的这一个月总结起来,做的所有事情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培养应试气质,一种能够助人立于考场而不败的气质。为了获得这种能让我在考场的高压之下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气质,我主要在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知识———硬实力,二是心态———软实力。

首先是知识。一般来说,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自身的整体知识框架作出卓有成效的扩展是比较困难的,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个月可以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是巩固已经掌握,但可能会失分的知识点。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我已经掌握了高考试卷750分里的680分,而另外的70分是我用一个月时间所远远不能掌握的,而且每次考试的时候只能得到650分。在这余下的一个月中,就是要针对这30分展开攻势。具体说来就是把所有做过的模拟试题叠加起来看,主要找到每一次考试中的失分有哪些属于那70分的不可控因素,有哪些属于这30分的可控因素。找到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照高考说明明确是自己哪个知识点的漏洞,通过看教材,或者询问老师、同学等途径,将这一曾经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砸实。这一个月的时间,足以使考生已有的硬实力更硬。

其次是心态。这个时候最普遍的心态就是浮躁、焦虑。各次模拟考试都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直接面对高考,肯定会激动、不安。我们应该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到自信不自负。我在那一个月里,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怎样避免粗心所引起的错误。最终,我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找到所做过的试题,认真看着错题,反复追问自己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心态导致这道题目失分的。这样分析完就明白了自己心态上的漏洞在哪里,就会在高考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这点。对于焦虑,我做了几方面的事情:一是自我安慰,即承认自己的知识是不全面的,很少有考生能够掌握高考中的所有内容。二是有针对性地对于自身可见的知识漏洞进行弥补。此外,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记得那一个月中我经常暗示自己,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最棒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会在考试中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能“灭自己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