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保研资格需要完整的成绩单,可我的成绩是缺失的”——当交换生会错过一些重要节点
“我的英语跟出国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不主动去学习,仅靠课堂上短暂的听说,是不会有多大提高的
“毕竟有语言障碍”——因为大部分时间和中国交换生在一起,有些人感觉自己压根儿就没出国
当同学埋头保研、考研(微博)和出国申请,寝室寂静无声时,林颖却在朋友圈发着刷屏的“九宫格”:不断认识新朋友,看日出日落冲浪环岛……生活似乎有滋有味地和理应乏味的毕业前奏不沾边儿。
大四上学期,就读于湖北某985、211高校文科学院的林颖当了把学校里的“逆行者”,她选择到台湾进行为期4个月的交换学习。
但与社交网络上的精彩不同的是,林颖也因此多了另一番焦头烂额——打定主意找工作却错过“求职黄金期”,学分不够差点延期毕业,原学校的事儿烂成了“一锅粥”等着她回头收拾。
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让前辈目眩神迷的留学(微博)目的地,对于林颖这个年龄的大学生来说,到过、上过学的不是少数:她的小学同学和大学辅导员通通出国出境交换过。当交换生现在成了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高校交换生渐成潮流,随之而来的“吐槽”也不少:时间不长却烧钱,回来还要为学分“头大”,难以融入国外的环境还搞得“里外不是人”……
当交换生,是一次能长真本事的学习经历,还是“鸡肋”?
短期出国毋需高昂代价
却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从4年前“走马上任”,林颖的辅导员付莹莹已经习惯了所带的年级每学期都会缺席四五名学生赴国外或者境外交换。她本人也有过这个经历——在本校攻读学士学位期间,付莹莹也曾是众多交换生中的一分子。
“尤其近几年,出去交换的人越来越多了。”付莹莹表示,学院和境外高校有点对点的合作,学校国际交流处也不乏不错的项目,这些都为学生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尽管有所筛选,但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选择面也比较广。
早在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就曾对媒体表示,这些年,浙江省高校的大学生去国外做交流(交换)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2010年学生人数破万,2011年有1.2万多名,已经占到浙江省高校学生总数的1%。
对此形成支撑的,是高校交换项目的逐渐增多。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微博)、北京大学(微博)、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等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近年来也在向上攀升。
在某985高校新闻系学生刘一楠看来,因为自己的家境并不殷实,相对于纯粹的留学,交换不需要动辄几十万元的高昂代价,也毋需准备齐全的各类英文及专业考试,减少了很多时间、金钱成本。
选择大三下学期赴台湾体验的孟婧则承认,交换给她带来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从陕西某市考入华中某985高校的她,一直向往海峡对岸的风土人情。但由于受赴台申请研究生的户籍所在地限制,她难以得偿所愿。“交换为我提供了圆梦的机会。”孟婧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交换是一个短时间出国开拓视野的活动,能使国内的学生对所赴高校和当地的情况有所了解”。
玩是交换生的必修课
一场以学习为名的深度游
“选择来到这里,你们已经比其他同学赢在了起跑线上。”在林颖交换的台湾某大学专门给大陆交换生举办的开学仪式上,该校国际交流处老师的一句话让她深有感触。
表面上看,外出交换的节奏与原学校基本一致,林颖只不过是换了个学习的地方;但实际上,在去台湾之前的4个多月里,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按部就班地上课,一边还得从零开始填表、申请、选课,等等,为了办手续,林颖三天两头到处跑。
这些付出让林颖收获了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光鲜的资本:除了主业学习,玩也成了“必修课”。她把课程集中选在一周的前三天,剩下的日子全部用来“体验生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赵齐则更加直接,大二下学期,他报名参加了台湾义守大学的交换项目。因为交换所学的专业与电影电视有关,课程内容偏向实践,外出拍片子的机会很多。本身就喜欢户外活动的赵齐在拍视频的同时来了个“深度环岛游”。
在赵齐看来,交流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当地文化、交到更多朋友的绝好机会,如果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付出金钱与精力都是值得的。
时间短融入难
时常夹在中间两边都耽误
“没出去之前特别羡慕在外面的同学,看他们很自由,和我们几点一线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林颖说。
但等林颖交换回来后,才读懂了精彩背后的另一番“酸爽”:例如香港和台湾的新闻专业,一学期5门课也算正常,但内地大学的课程普遍偏多。选择在日程满满的低年级出去,回来不免一通“狂补”;而在清闲的大四出行,又容易耽误自己的前途:保研考试、考研、申请和大多数的招聘都集中在这个时候。
因为韩国成均馆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原学校差异较大,学分兑换困难,交换结束后返校的李立璇这学期一直在补学分。虽然按期毕业不会出岔子,但李立璇还是觉得交换耽误了大事,“争取保研资格需要完整的成绩单,可我的成绩是缺失的”。
香港城市大学偏英美学制,大部分课程和内地不同,刘一楠的学分转换也困难重重。尽管交换时安排满满,她还是落下了四五门课,只能等第二年插班进低年级旁听,不巧,这个补课的时间和学院安排的外出实习冲突了。
为了学分,刘一楠只得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实习工作,转而留在当地学校单位两头跑,“都搞不清哪个是主业了”。
尽管目前国内的交换项目主要集中在985、211高校,对于交换生的筛选,高校多数也会以学生的成绩和外语能力作为重点参照,但这些“佼佼者”出去之后的融入仍是问题。
在香港城市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前来读书的交换生同样参与选课程序。以插班生身份入学的白景婷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作业通常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白景婷在和香港本地同学的分工合作中,常因为不在一个思维频道上而产生交流障碍。
“他们能熟练运用Google、Gmail等查找和发送资料,而我对这些都不怎么熟。”为此,白景婷花了不少时间去适应。
除了学习,日常生活也是“一道坎”。
4个月的交换结束后,白景婷发现,在自己的社交圈里频繁出现的,大多数都是内地不同高校的交换生。虽然与香港本地学生也有来往,但次数屈指可数,“想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需要一年到两年,我来的时间太短了”。
在美国俄亥俄州马斯金格姆大学交流的陈希也认为自己不算真正融入了美国的校园生活。“毕竟有语言障碍。”她说,因为大部分时间和中国的交换生在一起,她时常感觉自己压根儿就没出国。
中美学期制的时间差也让陈希一度陷入尴尬:还在原学校参加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的时候,美国的大学就已经开学,尽管结束了考试便匆匆飞往美国,她却依然“狼狈”——错过了第一周作业的提交。
陈希那门课的分数后来低得吓人,老师要求她补交了作业,这才有修改分数的余地。
陈希坦言:“我的英语跟出国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当初抱着提高英语水平交换的她亲身经历后发现,如果不主动去学习,仅靠课堂上短暂的听说,是不会有太大提高的。
交换真能实现“国际化初衷”?
交换的收获有多大?林颖在心里并没有计算过。在对短短4个多月的学习旅行给出“好评”的同时,她也直言遗憾:虽然花钱长了不少见识,但自己的学术能力基本还是老样子。
同在台湾交换的朱一铭也有感触:由于时间太短和当地的要求限制,交换生不能实习、打工,也没有办法申请奖学金。
短期交换项目中学生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某985高校学生交流科的丁老师指出,每个学生对交换的期待不同。“有学生想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或水平,期望对以后的学业发展或者申请在外留学有帮助;有学生想增长一些见识,或者体验其他更抽象的东西”。
丁老师说,外出交换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为未来发展提供引导性的帮助。“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适合申请去国外深造,但有这样一个经历,不管以后选择什么,都对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和人生方向选择有积极的作用”。
在北京某985高校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马老师看来,国内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相对短缺,“出去的人多了就能够形成一种开放的校风。”而储朝晖则认为,高校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需要多个途径并行,课程建设方式、教师来源的多样性等是重要因素。
“因为多数时候这些会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家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交换生等方面。真正的开放应该是一种相互的开放,仅仅靠交换一种途径效果比较单一。”储朝晖同时指出,目前高校的交换项目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交换的过程不够深度:对于交换本身,缺乏系统规划;对于交换学生,缺乏周密的安排——这包括交换学生的挑选以及和国外境外高校的对接等。
“目前出现了一些为交换而交换,凑人数的情况。交换本身是一种方式,但只是一种有限的方式,实现学校国际化还要寻找更多的途径去解决。”储朝晖提出,应该让交换的准备过程更加充分,加强学生和所交换学校的相互了解。
时间短融入难 高校交换生交换难能实现国际化
2019-10-05 22:20:03
相关推荐
- 强大的反义词 2019-10-29 15:53:13
-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2019-11-13 21:46:01
-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2019-08-05 10:16:44
- “蜜月”本是外来词:16世纪才出现在西班牙语文献中 2019-09-30 08:47:39
- 2015年高考地理复习归纳:盐场的区位条件 2019-10-21 2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