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就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学好化学的动机在很大成分上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的。虽然这种动力不会持久但我们同样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化学实验的条件。目前,在很多的农村中学还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来开设学生实验课,甚至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无法进行。而一些已建有化学实验室的学校却因管理不当而无法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必须在建有化学实验室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管理措施,要有专人负责,明确目标责任,保证每年投入资金补充实验所急需、必须的化学药品和主要仪器,才能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负责化学实验室的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基础,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合格教师的关键和核心要素。同时还要注意自学物理、生物、等拓宽知识面,才能指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现在中考和高考都要求考化学实验操作,各个学校对于实验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都在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开展学生实验。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化学的教学,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是紧紧与实验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相应的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进行教学的,学生也许会对书上的一些内容产生怀疑,到底书上说的是真时假,无法进行验证。有了化学实验就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例如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教材中的验证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五分之一实验,教师只要做了相关实验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再也不用怀疑。另外第四章中的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里,学生在生活中很难真接理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在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质量是“不等”的。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显然不是这样。我们通过实验:硫酸铜[CuSO4]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和硫酸钠[Na2SO4]
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明显地看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即化学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是不变的,然后再借助这个实验给学生讲解生活中一些表面看起来质量“不守恒”的化学变化是因为一部分生成物我们没有称量到,所以看上去是“不守恒”的,事实上所有的化学反就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除此之外课本中还有很多非常直观的实验,如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等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指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是因为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创新发明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对实验进行观察然后独立的思考可以获取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甚至是理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教师引导与讲解把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这样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很浓的实验,或指导学生改进教材中的实验,或让学生搞一些小制作等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用结晶的原理自制冰糖,从鲜花中提取酸碱指示剂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了,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学习技能。以适应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所带来的高速发展的要求,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为的建设贡献出他们的力量和才智。
来源:教育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