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风景中的人文史话

2019-11-10 08:42:15

  湖州历史悠久,从战国楚春申君筑下菰城算起,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作为“吴越古邦”、“东南望郡”,湖州不仅以山水清远誉贯古今,而且以人文荟萃名播海内外。坐落在湖州市区西北的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就是“有山有水有人文化”的历史佳画,从戴表元的“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到郑板桥“六千三万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从尖、齐、圆、健的湖笔文化到珍奇的马家浜文化,从叶梦得《石林精舍》到范仲淹的诗《太湖》无不体现出这方土地的大气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湖光山色、清丽之地
  
  “吴兴水为舟,诸山若浮萍”。湖州是山水清远、景色秀美的城市,北傍太湖浩渺烟波,西倚天目苍山竹海,风貌清新,景色如画。都说太湖神秘,那是因为谁都无法预料她的瞬息万变,她有多少传说、多么善变或几多惆怅?无人可以说得出。都说弁山美丽,那是因为她群山连亘,云遮雾绕。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
  
  古有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这也是山之灵气折射出的智慧和精神。群山环抱着太湖,如织丹田簇拥,云雾缥缈翻腾,是大自然神工造化的一幅永远描摹不完的画卷!这里的山水钟灵毓秀,这里的田野幽静古老,这里的树木葱翠浓郁,这里的湖面波光粼粼,这里的岚霭悠悠萦绕……这里的山连着天,水连着山,山水草木、帆影摇曳、群鱼翻飞……都在淳朴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灵动着。仰望弁山——小梅峰,只见那嵯峨黛绿的山峰,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加上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水生光,山更明,恍若置身仙境。让人折服于浩渺的太湖所闪耀的神韵,惊诧那逶迤的山脉盈育出这一块圣洁的美丽!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南太湖,仅仅欣赏山之逶迤、湖之无际是不够的,那些千百年来建造的古城石院、历史典故是湖州最为深厚的底蕴。
  
  湖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这是湖州年纪最大的古城,其遗址今天仍保存在郊云巢乡窑头村的稻田、毛竹和桑树之中。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吴中(今湖州)起兵,自立西楚霸王,在湖城中心建“项王城”。
  
  此外,湖州的山水风光早在唐代就入诗入画了,这有诗为证,如杨汉公《题郡城楼》的“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宋代欧阳修的“吴联水晶宫,楼阁在寒鉴。”还有杜牧于公元850年到湖州,次年8月居霅溪馆写下的“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风定苏潭看月生”等名句。
  
  古朴幽邃的城墙,精美的石头砌成的百年古井,山与湖形成与世隔绝的独特风光,还有那些雨来微涨,雨霁不落山涧小溪,浣洗着湖州人民千百年的梦。
  
  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自古以来,湖州就是文人辈出的地方,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民国时谭正璧编撰的《中国文学家大词典》中所收集的先秦至清末人物,湖州籍人占2.8%,而当时湖州的人口仅占全国的千分之二。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有:曹不兴,二十四史中最早立传的画家;陆羽,尽管不是湖州人,但客居湖州30多年,在这里写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赵孟頫,开创了中国士大夫文入画派,世称“赵体”;吴昌硕,中国近代绘画史的开创者,海上画派的创始人;沈家本,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奠基人。在文史界,有著名唐诗《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客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的张志和;《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凌蒙初;为《红楼梦》作序的戚蓼生;红学家俞平伯;撰写中国二十四史中《三史》、《宋书》、《梁书》、《陈书》的姚察父子。在政军界,有“南唐后主”李煜;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辛亥革命的功臣陈英士;被称为“民国奇人”的张静江;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被周恩来称为情报工作“前三杰”之一的;被后人称为“民族气节的楷模”的外交官杨光注;新中国第任林业部长梁希;“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在教育科技界,有1000多年前影响“太学”的教育家胡瑗;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的水利专家潘季驯;赫赫有名的钱三强;“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气象学家赵九章;冰心、费孝通、雷洁琼的老师——哲学家赵紫宸;“国宝级”文物鉴定家徐森玉;有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在艺术界,有新中国杂技事业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夏菊花。在实业界,有被称为江南第一巨富的沈万三;近年来,又涌现出了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等。
  
  禅教渊源,白雀听法
  
  相传湖州为观世音的出生地,弁山法华寺为观世音的成道处。最有名的有两个版本的典故,一个是梁武帝胞弟妙庄王居吴兴郡治乌程县,其王妃虔心问佛,于某年二月二十九日,生了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取名妙音。妙音幼小吃斋念佛,深得其伯父梁武帝喜爱,加之梁武帝信佛,赐名“观音”。某年九月十九日,妙音在弁山法华寺出家为尼,法名青莲。青莲在法华寺终日诵念《法华经》苦修,后云游世海,弘扬佛教,为百姓解危济困,因而“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大士”声名鹊起。云游多年的妙音深得佛教真谛重回法华寺,一日,她沐浴更衣后端坐荷花缸中,瞑目合十涅槃,此日为六月十九日,佛教信徒就把六月十九日作为观音成道日,二月十九日作为观音圣诞日,九月十九日作为观音出家日。
  
  另一个说法是:白雀山原名石斗山,传说南北朝刘武帝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有位叫道迹的尼姑在这里住下来,每天念诵法华经,前后20年昼夜不停,而每当道迹念经时,总有一群白雀在旁旋绕中,像是在朝拜听法,20年不断,当地人敬为灵异,于是就把这山改称为白雀山。道迹圆寂后,其弟子将其灵骨藏于宝龛,归葬于她经常念书经的山屋之后,上覆青石板,谁知过了数年,突然从青石板之间生出了一朵青莲花,十分神异,人们认定道迹就是观音大师的化身,于是就在她的归葬处建造了一座“真身殿”。
  
  由于法华寺流传两则神话传奇故事,因此对佛教信徒的吸引力特别大,尤其是苏南与浙北一带的善男信女,更是崇拜至极,每逢佛圣节,人山人海,平时也是香火不断。民间认为,白雀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处,普陀是观音菩萨的得道处。凡崇信观世音菩萨的人,就不能不到白雀和普陀两处来朝山进香。


  来源:第一旅游网-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