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名学生花15万读假武大 成全骗子的还有谁

2019-05-03 20:57:33

  20多名90后学生交15万元“就读”武汉大学4年,没有拿过学生证,没有学号,上课从未被点名,毕业时也没有学籍。22日晚,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正式回应称:这是一起盗用武大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事件,将配合警方调查。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刑事拘留。(5月24日《京华时报》)

  围绕高校引发的招生骗局已不是一两起,但往往很快就会被戳穿,而这起“花15万读武大”骗局居然瞒天过海4年之久,期间20多名当事人过着几乎和正常学生们同样的日子,住在武大宿舍、在教室上课,同样参加“考试”、运动会,与同学们一起春游。直到毕业前夕查不到学籍,才发现上当受骗。

  人生有几个四年,被骗的钱款即使能够追回,但谁又能弥补这些学生四年的青春?当初怀揣着“天之骄子”的梦想踏进校园,临毕业时才发现只是南柯一梦,自己在学校里一直都是“黑户”,这种感受不亚于从云端跌落谷底。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中一位学生广东小伙张鹏有些绝望,“甚至一度想到了自杀”,其父也为孩子心疼不已,“他的前途算是毁了”。在为这些学生和家长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之余,这起招生诈骗案更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骗子太聪明,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首先,学生和家长的投机取巧心理难辞其咎。近年来,种种招生骗局屡屡曝光,教育部门和高校也不断提醒公众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指标”,但仍有少数学生和家长对托关系、走后门就能上大学深信不疑。本案中,当事学生入校后已经陆续感觉到了与其他同学的不同,没有学生证和饭卡,考试没有成绩,缴纳学费和住宿费没有收据等等,但他们还是一次次相信了骗子给出的“这是特殊渠道”的解释,从未向学校有关部门求证自己的身份。

  其次,高校方面管理松懈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一方面是校舍管理的混乱。据介绍,这些学生交钱后,被安排入住武汉大学茶港校区教工宿舍,这成为他们相信骗子的重要原因。学校宿舍本应有严格规范的管理,骗子为何能成功安排校外人员到学校宿舍居住,值得追问。此外,老师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当这些学生询问点名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名字时,相关任课老师只是让他们询问辅导员,而并没有意识到其中蹊跷,积极向学校反映和调查。试想,如果学校管理规范,教职员工各司其职,骗子并不高明的伎俩还能一演四年不被戳破吗?

  马上又是一年高考季,“花15万读武大”的骗局再次敲响了警钟。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看待考试成败,而不能“病急乱投医”,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对于高校和教育部门来说,需要用实际行动筑牢招生骗局“防火墙”。比如,推进录取工作全过程的阳光透明,让“内部运作”之说不攻自破;指导考生和家长正确查阅录取信息,增强防骗意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新生入学后严格核查身份,不给骗子弄虚作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