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维升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创新精神来自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与基础。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无处不在,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无不得益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开始,语文学科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语文课堂缺少批判,教学毫无生机,思维的火花就很难迸射出绚丽光芒。因此,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一、自主合作,平等参与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有益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思考,善于发表意见,求知欲旺盛,才能形成和发展批评性思维和批判精神。教师要善于提炼文本的价值内涵,善于设计关键的主导问题引领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
例如,教学《郑人买履》时,当上到这个郑国人因为忘记带尺码而不买鞋时,我紧抓“尺码”展开对话:
师:“请各位帮这个郑国人动动脑筋,买鞋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拿脚上的旧鞋和新鞋比一下不就行了?”
生:“可以借尺再量一下啊。”
生:“索性脱了鞋试穿一下呗,现在我们买鞋不都这样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还有什么办法吗”
这时,课堂却响起了另一种别致声音:“不对,父母平常给我们卖鞋穿,总是买稍微大一点的,因为我们的脚长得很快啊?”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生:“也不对,这个郑国人独自去买鞋,说明他是大人了,大人的脚不会再长的!”
生:“对啊,你们看文中的插图,他都长胡子了,他的脚想长也长不了了。”
我继续追问:“你们说的几种办法,哪种最合适呢?”
生:“当然用脚试穿最好,因为鞋合不合脚,穿了就知道。”
我说:“可是这个郑国人却没有这样做,他只相信尺码,他匆匆回到家拿了尺码再匆匆地再赶回来,集市早就散了,你们不想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吗?”
有的说:“郑国人死脑子,他失去了买鞋的好机会。”有的说“郑国人来来回回,既浪费了时间,又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愚笨啊。”还有的感叹:“郑国人筋疲力尽,却两手空空。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要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老早被淘汰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广大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平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逐步得到提升。
二、大胆质疑,充分思辨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才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预测结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定能形成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巧设疑问,互相答疑,讨论辩析等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逐步形成喜欢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锻炼和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找骆驼》(人教版5册第16课)一文时,我对老人给商人指点——“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这句话进行读说思辨的教学实践,学生读到这里,提出了异议:
①沙漠里风沙很大,骆驼的脚印很可能被风沙淹没,单是顺着脚印去找是不行的。
②找骆驼的人是否像那位先生一样有这么严密的推理能力呢?如果他的智商不高的话,是很难找到那只骆驼的?……学生们不迷信书本,能大胆质疑,综合考虑问题,提出带有批判性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
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人教版12册第3课)一课时,我们抓住游侠回到家中的情景:“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话,大家讨论一下,它们可能会是什么关系呢?”
一个学生发言:“是它的伙伴,伙伴回来了,又可以一起玩了,所以它们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
“不对,他们应该是亲戚。可能是弟弟或妹妹,因为迎接者娇小。”另一个学生说。
“说它是娇小的,那么是它的儿子或者女儿更对。”细心的学生纠正道。
此时课堂上再现别致声音:“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它们更像一对夫妻,现在社会上的妻子相对丈夫来说都是娇小的,况且它们还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呢!”……
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展开了想象,说的都有道理。那么,你们从这语言中感受到草虫的村落中蕴含着什么呢?”
“感情”“爱”“友情”“亲情”……
这样,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激活了文本,经历了体验,锻炼了批判性思维。
三、个性解读,引导顿悟
质疑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我们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不盲目崇拜权威,不迷信现有的结论,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对教师、教材或其他信息提出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在阅读中,逐步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试图更好的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获取见解的理由。
4、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5、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6、选择并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一课,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与研读远远超出了教师本身的水平与视野。课间,学生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①夸父是个巨人,巨到什么程度?(文中开头并没有交待)
②夸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那么他奔跑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与“激光”比谁快?
③夸父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火球就是太阳,太阳是巨大的,那么夸父的巨大到了何等程度?
④夸父一口气将黄河、渭河里的水喝光了,累死之后的“颓然倒下”使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巨响不把地球上的动物都震聋了吗?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质疑,是十分独特性的。在课上,我让学生各自去感受神话中的神奇,并充分展开想象,领悟到神话内在的期盼与人内心的精神灯塔。学习中,学生不能囿于神话故事本身,应在教师引导下,让孩子展开稚嫩的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受年龄和学历影响,学生的理解感悟,有时很肤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有时思维会出现偏向或扭曲,教师应及时纠正。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人教版3册第11课)一文时,即将结课,我问学生:“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或乌鸦说点什么?”一个孩子说:“狐狸,我太佩服你了,你太聪明了!”我这样点拨:“哦?你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不错!不过,大家想想看,这个狐狸,他把聪明用到哪去了?”学生马上意识到,狐狸把聪明用到骗人损人上。我又接着引导:“我们能佩服这样的聪明吗?”当学生答问出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追问暗示,让学生以错误答案为前提,推导出荒谬的结论,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把教材中的“错误”以及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当作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孩童习作,不拘一格
习作是很强的思维活动,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应遍布于习作的每个环节。习作教学在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课堂是习作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批判,树立创造的个性。
在提供材料作文《滥竽充数》时,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停留在“实事求是”的意义上,强调“真才实学”的重要性,批判某些不学无术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狭隘,处在经验的思维定势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中写出新意和个性,我鼓励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对文本进行了如下的深入剖析:
①一学生说:“我很佩服南郭先生,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混进皇帝的吹竽队伍,这种冒险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
②另一学生说:“吹竽中一定有不少人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他们却不向齐宣王报告、揭发,这如同当今社会面对不正之风不敢揭露一样,是不可取的。”
③还有学生说:“皇帝换人后,他悄悄地溜走了,很有自知之明,比现在社会上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在混,一旦混不下去,却东托人西找人说情的要好得多。”
④更有学生说:“南郭先生逃离京城回到家乡后,经过反省自躬,苦练吹竽,最后在家乡办起了吹竽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吹竽高手……”
语文教材中,好多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命运坎坷,思维角度广。学习时,就教材的某个或几个问题再度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辨与探讨。经过议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习作的创新与独创打开了通道,从而写出富有批判性的佳作。
例如:“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三番五次地乞求先生;为了给先生找零钱被马车压断了腿;在他生命处于垂危的时候,最最担心的,最放心不下的是弟弟——小利比。当先生答应照顾小利比时,他才合上了双眼……你觉得小利比今后的日子会好吗?他的命运会怎样呢?请你仿照《小珊迪》一文的写法,以《小利比》为题写一篇短文。”
这样指导习作,既有开放性,又有创新性。学生根据自家及周围熟悉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着批判性的视角,各持不同的观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创作出小利比的许多或喜或悲,或幸福或悲惨的小故事。这种不拘一格、百家争鸣的习作训练,使学生思维热情高涨,创新火花屡屡迸发,语言描绘紧贴人间情味,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五、活用教材,组织活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阅历不断丰富,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在形成,已有了清晰的自我主张,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步形成,他们希望别人认同自己,对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并有强烈的自主欲望,对生活中息息有关的话题。教师应组织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如口语交际时,我们针对“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的话题展开了讨论。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在活动时,我宣布:“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来一次辩论!”学生一听,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了,情绪十分高涨。辩论之前,我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两种观点进行投票,看看各种观点的支持率,借此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情况。然后根据投票情况,组织双方辩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各抒己见。而后我给双方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他们自由组织发言,充分准备理由和证据,猜想对方可能出现的理由,思考反驳的理由和证据。课堂如一锅沸水,所有学生都投身到积极备战的行列。学生积极投入,各出其谋,辩论环节紧张而精彩:
“我认为好,这样可以更热闹,生日过得更有意义。”
“反对。虽说热闹,但大洒金钱,太浪费了,爸爸妈妈的钱可来得不易!”
“友谊怎么能用钱衡量?况且一年只有一次,不算浪费。”
“我们小学生还是消费者,应尽量节俭。”
辩论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都想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提供有利的证据,都想驳倒对方的观点。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下课了,学生却战意正酣,嚷着再辩。
活动中,学生思维灵活,聆听用心,表达踊跃,兴趣浓厚,真正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