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夫——“南开”元老、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

2019-11-23 09:47:24

1 2 3 4 下一页

  张洪光

  1989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日前夕,一座栩栩如生的姜立夫半身铜像在学校数学楼二楼中厅落成。这尊铜像是国际著名数学大师、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教授和姜淑雁女士捐献的。雕塑者为中央美术学院傅天仇教授。来自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数学家,同南开大学师生一道,隆重举行纪念姜立夫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暨铜像揭幕仪式,深情缅怀这位“南开”元老。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称颂他“是现代数学在我国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种人之一。”

  远渡重洋专攻数学

  姜立夫,原名姜蒋佐,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凤江乡灵头村(今属苍南县)。他6岁时父亲早逝,遂人祖父家馆读书。几年后,母亲和祖父相继去世,姜立夫由其兄姜蒋培养,送至平阳县学堂念书。维新运动后,浙江各地陆续创办新式中学堂,杭州府学堂是最早的一所。1907年,姜立夫离开家乡,就读于这个学堂。在那里,他受西学熏陶,渐渐萌发了出国留学,献身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愿望。1910年夏,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二批留学生,姜立夫应考备取。次年春,他人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补习英文,7月英语口试合格,8月乘“中国号”邮船赴美,姜蒋到沪送行。那时,位于美国西部的加州大学正在崛起,姜立夫在伯克利就读4年,1915年6月获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同年9月负芨哈佛大学专攻数学。

  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到海外留学专攻数学者寥若晨星,现代数坛仍是一片荒漠。姜立夫认为,中国需要科学,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中国也需要数学。他立志要把现代数学移植到中国来。他进人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就是为实现这个抱负迈开的第一步。与他同期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美学生赵元任、胡明复等人。

  1914年,任鸿隽、赵元任、胡明复等在美国绮色佳城发起创办《科学》,1915年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刊物《科学》在上海问世。翌年,姜立夫在《科学》第2卷第5期上发表《形学歧义》一文,首次介绍了射影几何学。1919年5月,他完成了题为“TheGeometryofNon-EuclldeanLineSphereTransformatinon”(《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的论文,署名ChanChanTsoo(姜蒋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导师是库利奇门(J.L.Coolidge)教授。

  1919年10月,姜蒋去世。姜立夫念侄辈年幼,心恋家园,疾返祖国。在家乡平阳,他创办了爱敬小学。1920年初,应张伯苓校长聘请,姜立夫“单枪匹马”到刚创立半年的天津南开大学创办算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他和随后来校的邱宗岳、饶泰。杨石先等人是南开大学理学院的奠基人。

  精心培育现代数学人才

  为了使现代数学这颗种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姜立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从事现代数学人才的培养。

  20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南开大学是私立学校,经费有限,教职工少。姜立夫的薪金比别校的教授微薄,但他却全心全意地办学。算学系开办的头几年,全系既无讲师又无助教,只有他这唯一的教授。他一个人担起了初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复变函数论、高等几何(包括n维几何)、微分几何等七八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直到1925年,学校才增聘数学史家钱宝琼为教授。即使这样,这种由姜立夫一人讲授几何、代数、分析等主要课程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姜立夫不仅数学知识非常广博,功力扎实,而且还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拼搏精神。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