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高考的日益临近,一些考生开始出现多梦、失眠等睡眠障碍,这让家长很担心。专家提示说,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考生应该掌握一些改善考前睡眠障碍的小窍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如果考生真的被失眠所困扰,也不要太苦恼,可采用一些战胜失眠的小窍门:一是睡觉前尽量不要想高考时会出现什么样的“万一”,对自己保持自信,形成乐观的情绪。二是睡前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三是数数、冥想、喝牛奶戴眼罩、或冲个热水澡。四是如果实在睡不着,熄灯后仰卧在床上,让眼睛自然闭上并反复做深吸气,同时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
“如果孩子连续出现失眠,可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吃一点安眠药,但这个方法轻易不要尝试,尤其是平时不吃安眠药的孩子,考前千万不要吃。”李艳玲强调说。
李艳玲表示,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还可以运用心理调整的方法,找出自己目前不足的地方、最担心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与问题,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是已经不能去弥补的了。明确这一点后,安下心来,把自己已经会的、掌握的再仔细复习,任何考试都会留有遗憾,只要把会的发挥好,就是胜利。“不再为考试的事忐忑不安,自然就能睡好觉了。”
维持作息规律,重视睡眠质量
临近中考高考了,无论饮食还是睡眠时间,考生考前应该遵循平常的习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征淼副教授指出,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没必要强求,关键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家长更无须执著于“一天睡多长时间最佳”这样的观念,而对考生的睡眠时间长短横加干预。只要考生第二天睡醒后头脑清醒、精神愉快,没有睡眠不足的感觉,那就说明睡眠质量好,已经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原来习惯,平日的睡眠时间到了,就闭上书本上床,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要赖床。如果考前精神紧张难入睡,家长可以想点办法,比如热水泡泡脚、饮一杯牛奶、一碗清心莲子羹,做做按摩,这些都是可以安神定志,帮助睡眠的小招数。
该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教授认为,情志调节对考生也很重要。过重的学习及精神压力会大大减少睡眠质量及智力发挥,因此考生要适当放松心情,安排好学习与休息时间,学习之间听点轻音乐,做下深呼吸,饭后散散步,小小的休闲有利于释放压力,让精神缓和。研究发现,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促进身体代谢,使头脑运作更灵活。
此外,对广大考生来说,除了保证夜晚睡眠外,中午休息20~30分钟,能恢复大脑脑力。陈主任进一步强调说。
陈教授提醒道,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肠胃不适也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也会间接影响睡眠,所以,如何孩子睡眠有问题,不妨看看有无肠胃方面的问题,因而做相应改善。
○考生睡眠三大误区
Q:
俄国的彼得一世每天只睡5小时,爱迪生只要睡2~3小时就能恢复精力,有时只要靠在树上打个盹就能消除疲劳。缩短睡眠时间,花时间多温习功课,是否也适合考生呢?
A:
爱迪生、等成功例子只能算是个别特例,并不适合于每个人,特别是考生。
考前要保证睡眠质量为主,保持大脑的清晰,考场才能更好地发挥。仅仅依靠考前的加班加点,甚至牺牲睡眠时间来复习功课很难达到效果的,有时候适得其反,让考生上课注意力下降,思维迟钝。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体质下降,引起判断力减弱,思维迟钝,协调功能不良,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从心理学角度看,睡眠不足可造成心理疲乏,情绪容易不良变化等。
Q:
睡不好肯定影响考试表现,干脆多花点时间睡觉,休息好,状态才好?
A:
其实,睡眠时间不等于睡眠质量,睡得多不代表睡得好。睡懒觉的人睡眠中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其他神经中枢由于受到抑制时间太长,恢复活动的功能就会变得相对缓慢,因而会感到终日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不能企图用长睡眠来代替低睡眠质量,一个好质量的睡眠,即使只是5~6个小时也足矣。
而睡眠质量的好坏与基因、个人习惯、环境等因素有关,家长确实可以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少噪音、黑暗、床褥清洁,床垫软硬合适),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睡眠。
Q:
想睡就睡,不想睡就复习,自然放松才能考出好成绩?
A:
按照平常生活规律,按时休息,按时复习才是最好的。随意更改生活规律,很容易适得其反。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比长的时间,随意打乱既有的习惯,企图通过考前“三把火”是很难达到好睡眠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