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2019-11-21 10:01:59

1 2 下一页

  作者:丁维升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唤醒学生读书的灵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让书籍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孩子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孩子的人文素养,陪伴一生。

  一、查阅工具书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是不是需要像学习课文那样个个都要查工具书呢?这就是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的不同,对于一些并不影响你继续阅读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猜测跳读,或者联系上下文、看书中插图的方式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如《青铜葵花》中“不少新房,是用麦秸盖的顶,此时,那麦秸一根根皆如金丝,在阳光下闪动着令人眩晕的光芒。”学生在读到这一句时,对“秸”字不认识,但知道小麦是一种庄稼,能够猜测出“麦秸”是小麦植株的一部分,类似小麦秆,再联系下文“那麦秸一根根皆如金丝”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像这样的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读两遍能够理解的,就没有必要查词典,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但有一些则不然,如果你不理解词意会影响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还是有必要去查找词典的。如报纸上的一条新闻:“美国对别国的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的行为却讳莫如深。”“讳莫如深”这个成语虽然你查了词典还需要还原到文中去理解,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得清楚,这时,就需要慢下来去思考。还可以把词分别记下来,阅读后再去查词典。

  二、把厚书读薄

  课外阅读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如果一篇文章读完一遍还没有意会文章的大体内容,那就应该再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静下心来潜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记叙文可按:要素串联的方法,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段的方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就能概括全文的大意;合并段意的方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加以概括;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等。学会概括是把书读薄的基础,也是检查课外阅读质量的基本要求。

  学会了概括,还要指导学生读好不同类型的图书。对于一个个故事类的图书,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读几篇,有了计划,努力坚持把它读完。每天完成了一天的读书任务后,给身边的人讲一讲,概括也好,复述也罢,一个故事的内容基本上就记住了。对于小说类的图书,要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阅读、概括,读完一个章节总结一下这个章节的内容,再推测推测下一个章节的情节,有益于学生与作者、主人公、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一起进行思维的旅行。对于散文类的图书,可以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的读书法,边读边归纳总结写作方法,并学会积累语言。对于科普类的图书,更注重对信息、对知识的搜集、提炼与整理,抓住要点记牢。学会了读书方法,并应用于各类图书,一本厚厚的书才实现了蜕变。

  三、课内外结合

  学生阅读的习惯、能力和方法来自于教师的课中指导。语文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这就为学生阅读,指明了方向目标。如小学语文第九册(新人教版)第二组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领悟掌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