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刍议

2019-11-27 19:59:07

1 2 3 4 下一页

  作者: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 周华章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题材普遍存在着陈旧化、模式化、抽象化、虚假化、平庸化等不良现象。本文试图从写作能力的知识类型和中学生作文题材的常见缺憾两个角度略论发掘与积累写作素材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维度,阐述了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

  【关键词】写作素材发掘与积累中学生

  日常做饭,无米之炊虽巧妇亦不可为;有米但过于陈腐,难以煮出可口的饭食;有了好米,烹煮方法不当也不会有让人开胃的食物。中学生写作与此同理,没有个性化的好素材,或对素材感悟不真切,都难以写出好的作文。笔者曾就中学生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进行过十余年的探索,简述如下,以讨教于大方之家。

  一、发掘与积累写作素材的必要性

  (一)写作能力的知识类型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以知识来阐释能力。写作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程序性知识(即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其中写作内容知识关注的是“写什么”,包括名称、事实、事件、态度等;写作技能主要指遣词技能、造句技能和谋篇技能;写作策略性知识则是如何审题、构思、选材、剪裁、组材与修改等知识。①

  写作教学的实践证明: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短期内就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但写作内容知识主要依赖学生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很难靠教师传授,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在发掘与积累写作素材方面“授之以渔”。

  (二)中学生作文题材的常见缺憾

  1.陈旧化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作文题材陈旧不堪。写记叙文讴歌母爱,总是让妈妈深夜背作者步行上医院,或者让她在昏黄的油灯下为作者缝补衣服,要么就把最好吃的鱼肉让给作者而自己只吃鱼头……写议论文论述坚持的重要性,总是让爱迪生在证明某种材料不适合后继续埋头研究灯丝,让马克思边读书边在图书馆书桌下的水泥地上踏出脚印,让诺贝尔无数次从火药实验失败的硝烟中从头再来……各种所谓的“优秀”作文书报上司空见惯的题材,在中学生们的作文中仍有很大的市场。不难发现,作者们照搬照套的多,用心发现的少,难免造成“千文一面”的不良局面。

  2.模式化

  在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的当下,中学生们的作文普遍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不仅表现在开篇点题、结尾扣题的程式上,更表现在一些细节的不合常理上。如写打算去帮助一位急需援手的陌生人时,心理活动描写总是提及、赖宁;决心勇敢地说出真相时,常常提到小学课文中列宁打破花瓶勇于认错;歌颂某人坚持原则,往往引用列宁与卫兵的故事……多年的写作教学的失误和应试作文的套路化训练,使一些学生形成了“假大空”的不良文风。

  3.抽象化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