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全诗的“骨架子”

2019-11-10 22:37:10

作者:四川省邛崃市平乐中学 田俊
  
  著名学者施蛰存曾说过读诗要找到全诗的“骨架子”,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剥皮抽筋法”,这种方法运用在诗歌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我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时,就采取了这一方法。古典诗词的阅读,首先是应该让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抓住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构。
  
  李白的《蜀道难》一文就出现了这样一句串联全诗的话,那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全诗一共在三个段落中三次出现这句话,这三句话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也该不同,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抓住这句关键句,以这句话为抓手,展开教学,是否会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诗歌教学课:
  
  我先叫学生通读全诗,大声地读,各自读;在学生热读之后,我们没有急于课文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寻找全诗中的喜欢的句子,学生各自选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去寻找统领全诗的一句话,学生找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接下来,我就沿着这三句话来组织教学了。
  
  我以这三句话为抓手,展开教学活动。我先叫学生读这三句话,并且要读出这句话的内中感情。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品读你就会发现这三句话,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情感。每一个难的背后都是与众不同的感情。
  
  抓住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读出蜀道之难,难在高。围绕这个“高”字,我们就可以领着学生去读出第一段中所表现出来的蜀道之难,难在高。你看那悠远长久的蜀国历史,那四万八千年的不与秦塞交通的蜀地;那只有飞鸟可以飞过的高山;那五个开山的壮士;那可以直耸云霄阻断太阳神的车马的群山;那难越高山的黄鹤和猿猱;那盘盘而上的青泥岭;那扪参历井的悸动心情。一切的物象和描写都在向我们昭示这这条路,难行;这条路,高峻。这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呼喊里,洒满了李白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以此类推,我在第二段中,我抓住这句关键句,概况出“蜀道之难,难在险”。围绕那个“险”字,我们一起去读那些诗化的句子,你看那盘旋在古木丛林的悲鸟;你听那在圆月下飘渺不绝的子规啼;你看那倒挂绝壁的枯松,你听那飞湍瀑流的轰鸣。诗人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体味着朋友入蜀的艰险,这种感同身受的体悟,让作者发出了你这个远行人何必要远行的悲叹。那一句悲叹里,填满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丝丝眷念。
  
  最后,一句“蜀道之难,难在恶”,豺狼虎蛇是恶之动物,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是恶的惨状。当我们读到这些句子时,都无不不寒而栗,而何况哪些身处此地的人儿呢?那种对朋友安慰的担心,那种不忍朋友远行而朋友又执意远行的苦痛,都寄予在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中。
  
  我以这三句话抓手,让学生概况,扩展,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体会了文本的含义,更读懂了文本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