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巧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如在科学教材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会发生物体形变教学,为了进一步验证肉眼不易觉察物体发生微小形变的存在,并能直观、感性的加以认识,教师要巧于对这一教材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可取一装满红墨水的带有细玻璃管的圆形玻璃瓶作来演示实验,方法是用手挤压,通过观察挤压时细管中水面的上升来得出结论。能过这种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来克服难点,使学生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又如,对酸雨的形成的原理了解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巧秒的进行设计,模拟酸雨的形成的原理。于对这一教材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1.物品(实验仪器):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号型为佳;粘贴物(如:口香糖,泡泡糖等;);火柴一、二盒;带泥块的植被或农作物;喷雾器(如:摩丝瓶等)。
2. 制作:
(1).先将雪碧瓶沿中上部剪下,如图一;
(2).取带瓶底的半截作容器,在瓶一侧内壁粘上一块捏成团的口香糖。
(3).放植带泥块的植物(成小草)后,再在口香糖上插上几根火柴。
实验仪器
(4).另用洗干净的喷雾器装上纯净水(家用桶装水为佳)。
3.操作:
(1).先装入带泥块的小麦幼苗,再点燃火柴,因为火柴头成分中含硫,点燃时生成SO2,SO2密度大于空气,SO2会沉入瓶里。
(2).待里面气体稍冷且分布均匀以后,用喷雾器在容器上端水平洒一些水雾,让水似降雨的形式落入瓶底。由于SO2 + H2 O == H2 SO3 2H2 SO3+ O2 == 2H2 SO4 酸雨就形成了。
(3).观察瓶内植被的叶子的变化及时间。通过对同一作物,用不同量的火柴(如由3根增加到5根等)对比酸雨危害的时间快慢,也可以用同等的火柴产生的酸雨测定不同植被及农作物的耐酸雨。
(4).可将不同条件下的“雨水”样品收集,测定PH值。
三、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善于对学生的实验器材进行‘生活化’
一般来说,学校所进行的实验,往往为学生准备了比较适合的仪器,这些仪器—般都比较正式,比较精密,比较专业,所进行的实验也就有比较浓郁的“贵族实验”的气息。可是一旦学生走入生活,面对的不再是所熟悉的物理仪器,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就—点也用不上了,这也是造成现在的学生能力差的教育原因。在这门课中,我坚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验、坚持“瓶瓶罐罐做实验”,尽量达到:简单仪器自己动手制作、复杂仪器尽量不用的器材要求,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误差原因自己分析的目标。
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例如:用易拉罐可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还可制成“土电话”;用小木条或者直尺等物自制简易天平及简易杆秤;用废电灯泡装水做成凸透镜……通过这些实验活动,不仅提高同学们对物理实验的动手、动脑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使我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勤于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的探究
实验教学还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摄影冲卷、化学小制作: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对一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成分的分析及它们对自然界污染情况、如何进行防治的调查;对钢铁锈蚀的现象如何解释及该怎样进行防护;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对市场上所卖的冰冻海产品是否含有福尔马林的检测。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如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都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补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千方百计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的实验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学得更为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一定会增强,实验教学才能全面的铺开。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要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把实验教学和生活紧密相结合,不断改进、创新,从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实验教学在新课程中焕发活力,使新课程实验教学开出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