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学生的学习就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我们老师们在课堂上则总希望一帆风顺,就把错误看作“洪水猛兽”,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严加苛责.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我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认识到“错误”不管是来自学生,还是来自教师,都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就开始尝试对其进行了充分利用,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益.我觉得只要把握时机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就能让“错误”演绎出风彩,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精彩!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老师将它作为一种促进孩子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这几年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挖掘错误,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孩子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老师往往急于纠错,如果直接更正孩子的错误,而没有孩子的主动参与,效果往往不佳,若能抓住这些错误,作巧妙的引导和利用,就能进一步促进孩子深入了解所学内容,通过思维碰撞,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的最好做法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而要首先肯定孩子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使孩子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想问题,其次要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作为教师,必须从孩子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孩子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孩子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我在教学“千克与克”时,尽管已经用了许多的教具和学具引导孩子理解,但还是有孩子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概念不够掌握.瞧,一个孩子这样回答:“一个鸡蛋重50千克,一只大白鹅重5克.”我在无奈中灵机一动来个”兵教兵”请其他孩子纠正,并把理由讲给他听.听,这些孩子讲得多好:学生1:我的体重是32千克,一个鸡蛋肯定不会比我的体重还要多,所以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克.学生2: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一只大白鹅难道只有5个2分硬币重吗?一只大白鹅重5千克还差不多.我就问:“那么这个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学生3:因为他不知道1克有一个2分币那么重,而1千克有两包盐重.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通过掂实物感知,加深对千克、克的感知.前面这个孩子出现的错误,关键是他没有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问题找到了,错误自然少了.从这个教学例子中,不难发现,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也是调整教学起点的前提.
二、用“错”促学,引发思考
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应用题时,例题是:学校里栽了45棵柳树,比杨树多20棵,栽杨树多少棵?要求孩子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孩子列成45+20=65(棵),有的孩子列成45-20=25(棵).出现这样的错误,我让孩子自己再认真读题,想一想柳树和杨树比,谁多谁少,求多的还是少的.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小组或同桌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充分利用孩子的错误资源,促进孩子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记得还有一次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课件中有一道练习,我把算式“35+7=”的答案写成了“28”.在课上才发现,我就将错就错提问:如果答案是“28”,那么前面应该是什么符号呢?其实孩子没有学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利用这个机会,不仅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使数学课堂加以延伸,孩子的思维也因此打开了.
课堂上错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由孩子而起,讨论由错误而起.教师要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孩子课堂上产生错误信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学会通过错误信息解读孩子,分析孩子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好这些错误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帮助相类似的孩子扫清认识上的障碍.总之,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进程,优化教学,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引导孩子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1 2 下一页